内卷指的是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内卷,本意是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
内卷流传的原因:
“内卷”一词之所以在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中流传,是因为它所描述的社会现象引起了他们的共鸣。青年群体通过“内卷”这面镜子既看到了投射其中的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也看到了那些和自己有相同命运和处境的人。
他们都对“被内卷”的现状感到不满和无奈。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共享现实。共同的“被内卷”感受形成一种社会气氛,人们共同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压力,并选择了同样的“内卷”生活方式。
内卷是表达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说起“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大学生们刷爆朋友圈的几张“内卷”图片是这样的: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有的人甚至边骑车边端着电脑写论文。
这些图片最早在清华北大的学霸之间流传。之后,“边骑车边看电脑”的“清华卷王”等热门词语登上热搜,相关的表情包也出现在了不少大学生的社交软件中。
改善内卷的方法:
1、实际上每个人面对未来都应该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努力的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人的哪怕一丁点的优势都可能被瞬间放大,所以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面工作与生活,心态的有效调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未来社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必须时刻保持着创新的思维方式,否则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就很容易被淘汰。
内卷其实是个社会学名词,现在成为一个网络热词了。就是大家都在努力,你不努力的话只能被别人碾压,所以只有一直较劲,最终互相倾轧,但实际上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大家在一个球场看球赛,一开始大家都是坐着的,可是中间某个精彩瞬间,引得部分人站了起来,他们一站起来,坐他们身后的人就看不见了,不得不也站起来,结果最后大家都站了起来,而这个时候,每个人的视野与开始坐着时的视野是一样的,他们的获得并没有增加,但是付出的成本增大了太多:他们都不得不站着。这就是内卷,最后的获得并没有增加。正如那些拼命上补习班的孩子们也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优质机会,但是却不得不加入这场无谓的付出大战,因为不这样,他们会失去现有的机会。结果是,除了培训机构获益之外,家长和孩子们有可能只有付出,没有收获。
我认为作为普通人,很难做到改变社会内卷现状,但可以做到的,是改变自己,不让自己人从众。
首先,第一个是明确目标,储备知识
比如你可以找一张纸,在纸上写下:
你的兴趣爱好,想到的可以都写上;有哪些工作是我可以无师自通,学起来得心应手,干起来乐在其中的?抛开现实经济的压力,如果我自己拥有足够的能力,胜任所有的事情,我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到底想在哪里工作?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以上梳理出来的我的初步目标中,有哪些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未来最有前景的?你现在拥有的资源,可以是人脉,可以是朋友给到的支持,也可以是你自己积累下的东西。
围绕目标,建立知识储备,以职场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撰写简历,坚持投递,总有希望开花结果!
其次是放宽标准,习惯焦虑
在选择就业方向的时候,需要有更多的灵活性,不能一味的去盲从,不能一味的去追求跟自己的专业非常符合的行业或者是工作岗位。把就业标准放宽,把目光从一线城市转向中西部城市,从热门岗位转向一些冷门岗位,那么就业的选择将更多。
最后是打破“行规”,寻找合伙式就业机会
现在有很多公司逐渐在从雇佣式就业向合伙式就业转化,所谓的雇佣制就是员工给老板干活,老板给员工报酬;而寻伙科技的找合伙就是指公司与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伙模式,员工从“打工仔”变为“合伙人”,公司给员工不仅提供正常的薪酬福利,也同时提供实惠的、看得见摸得着的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虚拟股票、现金计划、福利计划等形式),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职场的历练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