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谣言
真相来了
这些和“桦加沙”有关的消息是真的吗?
网传为防台风 车辆雕塑等被“五花大绑”
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不少广东朋友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家防台风措施,如封闭窗户、把阳台上的物品挪进室内等。其中一些图片引发关注。
如有图片显示,车主为防止车辆被台风吹走,用麻绳将车子捆绑固定在地面,被网友称为“五花大绑”。更有图片显示,被“五花大绑”的车辆最终被倒伏的大树砸到。
同一天,其他网民传播的图片显示,深交所门前的牛雕塑也被绳子“五花大绑”,拴在柱子上。图片很快在网络发酵,一夜之间,引发大量转发和关注,让关注台风消息的人更加感到恐慌。
昨天(24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辟谣称,经核实发现,这些图片有大量不合理细节,存在明显的AI合成痕迹。
专家分析:AI造假图片并非天衣无缝
台风未到,谣言先至。一些AI图片欺骗了众多网民,这些照片真的真假难辨吗?AI专家表示,这些照片也并非天衣无缝,还是可以看出其中一些AI痕迹。
专家表示,这类虚假图片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通过大量真实图像训练,学会了天气、光影、建筑风格、人物姿态等视觉特征,因此能生成看似真实的新闻现场图片。
这类虚假图片如何辨别?
网络安全专家 潘季明:尽管AI生成的图片越来越逼真,但仍可以通过一些技术痕迹识别,如图像的细节异常,包括光影不一致,光源方向和阴影长度不符合物理规律。AI生成的图片可能会出现纹理模糊或重复的现象,如水面、云层、树叶等区域出现油画感较重或重复纹理等现象,此外,还有类似文字错乱的情况,如下图中“深圳证券交易所”字样较模糊或缺失。
如何预防此类信息的传播?
网络安全专家 潘季明:个人层面,需对来源不明如过于“完美”或耸人听闻的图片保持警惕,优先信任官方信息,同时可以使用反向搜索初步验证图片来源是否可靠。技术层面可推广使用AI生成内容检测工具,通过数字水印技术强制标注AI生成内容。
AI合成灾情虚假信息属于违法行为
据了解,目前网传的部分涉台风“桦加沙”AI合成图片已在各平台下架。几乎每一个自然灾害来临期间,会有各种相关谣言出现来博取眼球。法律专家表示,这些造假者即使以此骗取到了流量,也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在台风过境之前、之中、之后,用AI完成的方式去制造谣言,而这些信息事后证明都是用AI合成的或者虚假的,这些信息是典型的违法信息。按照《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的内容,平台应当依法限制、删除此类信息的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刘晓春:虚假信息或者谣言本身是法律上规定禁止传播的信息。如果通过制造虚假信息,也就是制造谣言,并进行传播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后果,需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
同时,互联网平台也有识别谣言并阻止谣言传播的义务。在平台能够识别出来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地识别出来,平台也应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