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10月18日起山东将会进入降水间歇期,气象条件对土壤散墒较为有利 雨幕下的粮食“保卫战”怎么打
创始人
2025-10-16 19:06:21
0

  10月15日,高密市大牟家镇刘莉家庭农场,工作人员驾驶铲车搬运玉米。(□通讯员李海涛报道)   □资料:毛鑫鑫制图:巩晓蕾

□ 本报记者 毛鑫鑫

今年秋季,我省经历连续阴雨天气,降水范围之广、雨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综合风云气象卫星、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等资料分析,截至10月14日,全省近八成的站点10厘米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据预报,10月17日仍有一次全省性降雨过程。

当前,正值全省秋粮集中收获的关键时期。农民面对土壤湿度高、农机收获和晾晒难等问题该怎么办?如何抓好秋粮收储减损?后续怎么种足种好小麦?10月1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多位相关领域专家给出技术建议。

加紧排水降渍,科学分类抢收

9月份以来,特别是10月份的持续降雨,导致各地农田土壤水分已经饱和,部分低洼地块出现农田积水。前期,全省各级已累计调集3.1万台各类排水设备,抢排农田积水。目前,鲁北等地仍有积水的地块。

“对于这些地块,首要任务就是调集一切可用机械装备,加紧疏通沟渠、机械抢排,千方百计排除田间积水。”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彭科研说,对土壤水分严重饱和的地块,要在田间开挖沥水沟、开沟沥水,或利用地势坡度加快排渍散墒,为农机早日进地收获和后续整地、播种争取主动。

据预报,预计10月18日起全省将会进入降水间歇期,气象条件对土壤散墒较为有利。“建议大家抓住天气晴好窗口期,统筹考虑种植面积以及作物成熟度、农机适配度、晾晒匹配度等因素,对秋粮作物进行精准分类、适时收获。”彭科研说。

对于作物倒伏风险比较大的地块,应及时组织机械或人工抢收,防止果穗在田发芽霉变。对已经完全成熟且收获机械可以进地的地块,应抓紧进行收获。对正常在田、尚未完全成熟的地块,不要着急抢收,待作物成熟后,结合天气状况、农机匹配度、籽粒含水量和烘干、晾晒、仓储条件等,适时进行收获。对于大豆,应待叶片脱落,摇动有清脆响声,籽粒含水量降到20%左右时收获。

用好“玉米楼子”,简易辅助降湿

受持续阴雨影响,高水分玉米安全储存成为粮安保障的突出挑战。“我们需要从农户、储备企业、贸易企业三个层面协同发力,构建全链条安全储存保障网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安全储粮专家、高级工程师程小丽说。

农户储存方面,一是建议尽量避免将玉米穗直接堆放在泥土地或水泥地上,这类存放方式易导致潮气滞留。推荐用木板、砖块或钢管垫高30厘米以上做隔潮层,再在上方堆放玉米穗,同时确保垛与垛之间留足通风道。二是用好“玉米楼子”传统智慧,其四面透风,能让玉米籽粒自然降水,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储存方式,特别适合农户庭院使用;三是做好简易辅助降湿,可在玉米堆周围撒干沙土、生石灰吸湿;若为少量玉米,可用风扇辅助降湿;天气转晴后,需将玉米摊薄至5-8厘米晾晒,每2小时翻动一次。若玉米水分超过18%,最稳妥的办法是联系周边粮食烘干点,通过烘干、代存代放消除霉变风险。

承担长期安全储粮战略任务的储备类企业,要构建精细化温湿度控制体系,依托液压翻板快速入库技术,快速完成整口仓的入库,为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抢得宝贵时机;对高于安全水分2%以上的玉米,可采用大功率风机实现就仓干燥,将粮食水分降至安全标准。粮食入仓后,立即部署传感器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发热情况,启动“间歇式通风”“环流熏蒸”等措施。

以粮食流通为核心的贸易类企业,要打造快速响应与高效物流体系,主动加强农户储粮流通桥梁建设,开通湿粮上门对接通道,及时掌握农户需求。对农户出售的湿粮,实行“检测即定价、达标即启运”机制,最大限度提升周转效率,降低库存积压与品质劣变风险,让农户储粮能够快速、顺畅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建立上下游企业协同机制,提前对接加工、销售渠道,确保粮食“快进快出”,减少安全隐患。

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

目前来看,今年小麦大面积晚播已成必然。“晚播麦田要选择分蘖成穗率高、群体构建快、根系发达的多穗型小麦品种。”省农科院研究员李升东说,依靠主茎和大蘖成穗是晚播小麦来年取得产量的关键,今年秋播一定要做到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过了适播期以后应科学增加播种量。霜降后每晚播一天播种量增加一斤,上限控制在40—45斤。

怎么判断何时适合播种?李升东介绍,当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时,也就是握土成团、落地散开时,再进行整地、播种作业。防止抢耕、抢种造成的烂种、烂苗和土壤板结等次生灾害;做到高质量播种,建议采用高性能复式条播机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墒情适宜条件下适当浅播(3公分左右),加快培育壮苗,避免苗小、苗弱。

晚播小麦的生长重心是“先壮根、再促苗”,适度增施磷肥可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小麦抗寒能力。科学补充氮肥能加快苗情转化、培育壮苗。结合土壤墒情和玉米秸秆还田量,建议亩增施尿素10—15斤。

多年的经验证明,深耕翻是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小麦冬季和来年干热风抗性的重要技术措施。尤其是在今年玉米秸秆含水量大、粉碎效果差的条件下,深耕翻更是提高播种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建议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深耕翻整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越将开展第39次北部湾联合巡... 根据中越两军相关协议和安排,11月19日至20日,中越两国海军舰艇编队将在北部湾海域开展第39次联合...
加拿大国会通过总理卡尼任内首份... 当地时间17日,加拿大国会以170票赞成、168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加拿大总理卡尼任内的首份联邦...
娃放春秋假 爸妈不在家?看各地... 秋高气爽、春暖花开,春秋两季,正是出游好时节。今年,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就推出了春秋假。像四川、浙江的春...
专项行动效果显现 “十四五”以... 计量,通俗地讲就是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标尺,被称为科技创新的“先行官”,产业安全的“护城河”。记者...
公安部:确保人民群众报案“应接... 今天(17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关情况。公安部法制局局长郝云宏...
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吗?诺奖得主给... 地球以外还存在生命吗?诺奖得主给出肯定的答案。11月17日,第十三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相...
中国女法官张玲玲当选联合国上诉... △联合国大厦(资料图)当地时间11月17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举行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选举。...
5370米!全球在运海拔最高风... 111月17日,华电琼结风电项目在西藏山南市并网发电,机位点最高海拔5370米,成为全球在运海拔最高...
复制粘贴!大熊猫吃竹笋的模样简... 1这吃竹笋的模样,不能说神似,简直一模一样!
多个首次!“中国力量”组团亮相 当地时间11月17日2025迪拜航展开幕本届航展亮点多多“中国力量”组团亮相总台记者带你“云逛展”↓...
部分日本电影撤档 11月17日,原定近期上映的《蜡笔小新:炽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工作细胞》均宣布暂缓上映。
钟声:警惕日本战略走向的危险转...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公然在国会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
“堤丰”中导发射装置撤离驻日美... △9月部署在美军岩国基地的“堤丰”中导系统据日本山口县岩国市方面17日发布的消息,日本防卫省当天告知...
韩国提议举行朝韩军事会谈 韩国军方今天(11月17 日)正式向朝鲜提议举行军事会谈,讨论非军事区内军事分界线基准线设定问题。这...
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原董事... 据河南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臻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
呼朋唤友来串门儿,关注机遇无“... 呼朋唤友来串门儿,关注机遇无“琼”大——视听中国看海南 全媒体传播活动,带你读懂自贸港“关”键词。
亮相迪拜!C919首次在中东地... 1今年的迪拜航展上首次在中东地区亮相的C919从开展前就受到了关注在航展现场C919和C909临近摆...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保健食品纳入... 11月17日,市说新语微信公号发布文章,内容如下:近期,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
这两项智能家电国家标准,明年5...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要求和评价 第1部分:通用要求》(...
日本外务省高官今日访华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彰将于今天(11月17日)起访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