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10月18日起山东将会进入降水间歇期,气象条件对土壤散墒较为有利 雨幕下的粮食“保卫战”怎么打
创始人
2025-10-16 19:06:21
0

  10月15日,高密市大牟家镇刘莉家庭农场,工作人员驾驶铲车搬运玉米。(□通讯员李海涛报道)   □资料:毛鑫鑫制图:巩晓蕾

□ 本报记者 毛鑫鑫

今年秋季,我省经历连续阴雨天气,降水范围之广、雨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综合风云气象卫星、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等资料分析,截至10月14日,全省近八成的站点10厘米农田土壤相对湿度在90%以上。而据预报,10月17日仍有一次全省性降雨过程。

当前,正值全省秋粮集中收获的关键时期。农民面对土壤湿度高、农机收获和晾晒难等问题该怎么办?如何抓好秋粮收储减损?后续怎么种足种好小麦?10月1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多位相关领域专家给出技术建议。

加紧排水降渍,科学分类抢收

9月份以来,特别是10月份的持续降雨,导致各地农田土壤水分已经饱和,部分低洼地块出现农田积水。前期,全省各级已累计调集3.1万台各类排水设备,抢排农田积水。目前,鲁北等地仍有积水的地块。

“对于这些地块,首要任务就是调集一切可用机械装备,加紧疏通沟渠、机械抢排,千方百计排除田间积水。”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彭科研说,对土壤水分严重饱和的地块,要在田间开挖沥水沟、开沟沥水,或利用地势坡度加快排渍散墒,为农机早日进地收获和后续整地、播种争取主动。

据预报,预计10月18日起全省将会进入降水间歇期,气象条件对土壤散墒较为有利。“建议大家抓住天气晴好窗口期,统筹考虑种植面积以及作物成熟度、农机适配度、晾晒匹配度等因素,对秋粮作物进行精准分类、适时收获。”彭科研说。

对于作物倒伏风险比较大的地块,应及时组织机械或人工抢收,防止果穗在田发芽霉变。对已经完全成熟且收获机械可以进地的地块,应抓紧进行收获。对正常在田、尚未完全成熟的地块,不要着急抢收,待作物成熟后,结合天气状况、农机匹配度、籽粒含水量和烘干、晾晒、仓储条件等,适时进行收获。对于大豆,应待叶片脱落,摇动有清脆响声,籽粒含水量降到20%左右时收获。

用好“玉米楼子”,简易辅助降湿

受持续阴雨影响,高水分玉米安全储存成为粮安保障的突出挑战。“我们需要从农户、储备企业、贸易企业三个层面协同发力,构建全链条安全储存保障网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安全储粮专家、高级工程师程小丽说。

农户储存方面,一是建议尽量避免将玉米穗直接堆放在泥土地或水泥地上,这类存放方式易导致潮气滞留。推荐用木板、砖块或钢管垫高30厘米以上做隔潮层,再在上方堆放玉米穗,同时确保垛与垛之间留足通风道。二是用好“玉米楼子”传统智慧,其四面透风,能让玉米籽粒自然降水,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储存方式,特别适合农户庭院使用;三是做好简易辅助降湿,可在玉米堆周围撒干沙土、生石灰吸湿;若为少量玉米,可用风扇辅助降湿;天气转晴后,需将玉米摊薄至5-8厘米晾晒,每2小时翻动一次。若玉米水分超过18%,最稳妥的办法是联系周边粮食烘干点,通过烘干、代存代放消除霉变风险。

承担长期安全储粮战略任务的储备类企业,要构建精细化温湿度控制体系,依托液压翻板快速入库技术,快速完成整口仓的入库,为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抢得宝贵时机;对高于安全水分2%以上的玉米,可采用大功率风机实现就仓干燥,将粮食水分降至安全标准。粮食入仓后,立即部署传感器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发热情况,启动“间歇式通风”“环流熏蒸”等措施。

以粮食流通为核心的贸易类企业,要打造快速响应与高效物流体系,主动加强农户储粮流通桥梁建设,开通湿粮上门对接通道,及时掌握农户需求。对农户出售的湿粮,实行“检测即定价、达标即启运”机制,最大限度提升周转效率,降低库存积压与品质劣变风险,让农户储粮能够快速、顺畅进入流通环节。同时建立上下游企业协同机制,提前对接加工、销售渠道,确保粮食“快进快出”,减少安全隐患。

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

目前来看,今年小麦大面积晚播已成必然。“晚播麦田要选择分蘖成穗率高、群体构建快、根系发达的多穗型小麦品种。”省农科院研究员李升东说,依靠主茎和大蘖成穗是晚播小麦来年取得产量的关键,今年秋播一定要做到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过了适播期以后应科学增加播种量。霜降后每晚播一天播种量增加一斤,上限控制在40—45斤。

怎么判断何时适合播种?李升东介绍,当耕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70%—80%时,也就是握土成团、落地散开时,再进行整地、播种作业。防止抢耕、抢种造成的烂种、烂苗和土壤板结等次生灾害;做到高质量播种,建议采用高性能复式条播机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墒情适宜条件下适当浅播(3公分左右),加快培育壮苗,避免苗小、苗弱。

晚播小麦的生长重心是“先壮根、再促苗”,适度增施磷肥可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小麦抗寒能力。科学补充氮肥能加快苗情转化、培育壮苗。结合土壤墒情和玉米秸秆还田量,建议亩增施尿素10—15斤。

多年的经验证明,深耕翻是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小麦冬季和来年干热风抗性的重要技术措施。尤其是在今年玉米秸秆含水量大、粉碎效果差的条件下,深耕翻更是提高播种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建议有条件的地方进行深耕翻整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访俄... 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消息,当地时间10月16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拉里贾尼前往俄罗斯进行访...
人去世了朋友圈会消失吗?微信最...  近日,关于“人去世了微信朋友圈会消失吗”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  10月15日,据“微信派”微信公众...
“和谐” 2026年米兰-科尔... 当地时间10月16日,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开幕式主题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圣西罗体育场揭晓。...
国考报名“爆了”!济南一岗位报... 2026年国考从10月15日8点起开始报名。首日报名情况十分火热,从关键数据看,全国共设20714个...
曾因受贿获刑12年的云南厅官褚... 10月16日下午,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发布云南省监委消息:褚中志(昆明市原国土资源局局长、大理州委原...
中方再回应稀土出口管制措施 商... 在今天(16日)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就中方近期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一事做出了回应...
美财长称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是“对... 10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提问,昨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声称中国对稀土...
以军总参谋长称以军对2023年... 当地时间16日,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扎米尔表示,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国防军未能履行保护国家和...
中央宣传部授予陆军某合成旅合成...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日前,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陆军某合成旅合成二营装甲步兵一连(“刘老庄...
预计10月18日起山东将会进入...   10月15日,高密市大牟家镇刘莉家庭农场,工作人员驾驶铲车搬运玉米。(□通讯员李海涛报道)   ...
第十三届吉林省政协原常委、经济... 据吉林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吉林省委批准,吉林省纪委监委对第十三届吉林省政协原常委、经济委员会原主...
福耀玻璃:曹德旺辞去董事长职务... 福耀玻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因推动公司治理结构战略性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辞去董事长职务,但将...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王建祥决... 山东省政协原常委王建祥(正厅级)涉嫌受贿、滥用职权一案,由山东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
《黑神话:悟空》等获中国版权金... 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10月16日在山东青岛开幕。此间举行的中国版权金奖颁奖...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12...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6日11时11分,我国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卫...
国家医保局:2025年底前全国... 国家医保局今天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扩面提质的通知》,要求2025年底前全国所有统筹...
我国新发现一大型金矿,新增金资... 据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日前消息,甘肃省玉门市前红泉—黑山北滩地区新发现一处大型金矿,新增金资源量超40吨...
冷空气发力!华西至黄淮将迎降雨... 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正在进行中!在冷暖气流交汇影响下,今天(10月16日)起,华西至黄淮等地雨势将增强...
印尼海域地震可能引发局地海啸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16日13时48分,在印尼巴布亚省(南纬2.05度,东经138.85度)...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冷试成功 ... 记者从中核集团获悉,“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冷态性能试验今天(16日)圆满完成,为后续的反应堆装料及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