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部分地区“一夜入冬” 请收好这份降温健康指南
创始人
2025-10-17 10:06:14
0

15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过程来袭,新疆、内蒙古、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可谓“一夜入冬”。

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四个地区已出现明显降雪天气过程,局地降雪量达到10毫米左右。

我国大部地区将经历“断崖式”降温

专家介绍,本轮冷空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16日起一直到21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将经历“断崖式”降温,冷暖转换显著。更要注意的是,在本轮降温后,还可能会受到补充冷空气影响,气温难以快速反弹,偏低的状态或将维持一段时间。

中央气象台预计,较强冷空气未来三天将自北向南持续发力,平均气温将累计下降4至8℃,其中,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部分地区降幅或超10℃,京津冀等地最高气温将普遍在10℃上下。同时,伴随着降温,大风也是这轮强冷空气带来的产物,新疆乌鲁木齐局地监测到了10级以上的大风。

专家表示,这是下半年以来影响我国强度最强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时间长、降温幅度大。未来一周北方地区气温持续偏低,18日起,华北、黄淮东部等地,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有望达到入冬标准。华北北部、辽宁等地将出现初霜冻。19日至24日前后,南方地区将由前期气温显著偏高5℃至8℃,转为气温偏低2℃至4℃。

今年北京或将提前入冬

10月16日,北京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计16日夜间至18日夜间,北京市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左右,17日至18日夜间平原地区最低气温降至4℃左右;同时发布大风蓝色预警:预计17日中午至夜间,北京大部分地区有3、4级偏北风,门头沟、延庆、昌平、怀柔、密云、平谷、顺义、通州等区的部分地区阵风可达7级左右。

这股最强冷空气直接推动了北方的入冬进程。气象分析师表示,这股冷空气偏强,且影响时间长,北京从18日至24日连续7天的单日平均气温会低于10℃,根据5天滑动平均气温,预计会有5组以上连续低于10℃。因此大概率北京将会在10月18日入冬。

北京常年平均入冬日为10月31日(1991年至2020年),如果这波冷空气带来的连续低温达成,那今年的入冬时间会明显提前。

云贵川降雨明显 雨量较大

除北方在经历降温过程之外,南方大部分地区也经历着降雨降温天气。云南、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16日有分散性大雨或暴雨过程,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随着北方冷空气未来几天南下,南方大部分地区还将维持多雨的状态,并且气温继续下降,川西高原将迎来霜冻。在频繁降雨的冲刷下,南方部分地区需防范持续降雨或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降温健康指南

气温骤降,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安然度过一个健康、温暖的秋冬。

穿衣之道

民间常说的“春捂秋冻”有一定道理,但切忌盲目。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儿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秋冻”并不可取。

1.遵循“洋葱式”穿衣法:选择多层薄衣物。内层穿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中层穿保暖的毛衣或抓绒衣,外层套上防风防水的外套。这样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变化,随时灵活增减,避免出汗后受风感冒。

2.重点保护“薄弱环节”:头部、颈部、腰腹和脚部是容易受寒的部位,可戴帽子、围巾、手套,穿厚袜子等保暖。

饮食之方

天冷时,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抵御寒冷,饮食上也需相应调整。

1.温热软烂,滋养肠胃:多喝热粥、热汤,如小米粥、南瓜粥、鸡汤、萝卜汤等。这些食物不仅能快速温暖身体,更易于消化吸收,减轻肠胃负担。

2.增加高蛋白与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量增加瘦肉、鸡蛋、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的摄入,为身体提供充足热量。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3.补充水分,忌燥热:秋冬季节空气干燥,应饮用充足的温开水(建议1500~2000毫升),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和浓茶。少食辛辣燥热的食物,以免引发“上火”,出现咽喉肿痛、便秘等症状。

起居之律

我们的生活作息也应随着日照时间的变化而调整。

1.早卧晚起,以待日光:《黄帝内经》提倡冬季养生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晚上可以早点睡觉,以养护阳气;早晨不妨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活动,避开清晨的严寒之气。

2.通风换气,保持湿度:冬季人们习惯于紧闭门窗,但室内空气不流通极易滋生细菌。建议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到三次,每次15~30分钟。同时,可以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适宜湿度(40%~60%),缓解皮肤和呼吸道干燥。

3.适度锻炼,择时而行:坚持锻炼能增强抗寒能力,最好将锻炼时间安排在阳光充足的上午,避免在寒冷的清晨或夜晚进行剧烈运动,以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运动前务必充分热身。

关注高危人群

以下几类人群需要格外警惕:

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极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中风)。此类人群务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注意保暖,保持情绪稳定。

2.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冷空气会直接刺激呼吸道,容易引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急性发作。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既能保暖,又能过滤病原体。

3.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对温度变化不敏感,更容易发生低体温症,且跌倒风险增加。家属应多加关照,确保其居住环境温暖,地面干燥防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双语视频 | 国际摄影艺术联合... 双语视频 | 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主席:墨子“小孔成像”奠定摄影理论基础
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贸... 北京时间10月18日上午,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
三亚警方回应“女子酒驾自称国企... 10月18日,三亚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对外发布警情通报称,10月14日20时20分许,毛某(女,38...
行李架上的锂电池自燃,杭州飞韩... 10月18日,有网友发文称,杭州飞往韩国的一国航航班上,行李架突然着火,“整个客舱都是烟”。航班紧急...
送别物理学巨擘杨振宁,多所高校...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
杨振宁先生生平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
沉痛悼念!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 ...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
这个研讨会,为何火了30多年? 10月17日—19日,第十五届墨子鲁班学术研讨会在滕州市举办。谁能想到,一场始于1992年的学术研讨...
福建舰入列在即,8万余吨排水量... 福建舰,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
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超5... 10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
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已生成... 中央气象台10月18日06时发布台风预报: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低压已于18日凌晨加强为今年第24号台风...
高速服务区“野人男孩”引发专家... 一个全身赤裸、头发蓬乱的孩子以四肢着地的姿势在服务区地面爬行觅食……近日,一段网友在雅西高速四川石棉...
俄罗斯一工厂发生爆炸,致6人受... 当地时间10月17日,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斯捷尔利塔马克市政府通报,位于该市的“先锋”工厂发生...
《沉默的荣耀》剧中吴石饰演者于... 作为国家安全部常态化开展隐蔽战线英烈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10月17日上午,国家安全部宣传教育局组织国...
特朗普称目前不打算供乌“战斧”... 当地时间10月17日,据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在会晤到访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
黄金,大跌 现货黄金跌势不止,下破4200美元/盎司,跌幅超3%。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再度会面,就美... 当地时间10月17日下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抵达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这是泽连斯基8个月内...
山东秋粮收获已超七成 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情调度,截至10月16日,全省秋粮已收4791.7万亩,约占应收面积的72.7%...
中南大学原党委常委、校长张尧学... 中南大学原党委常委、校长张尧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波兰拒绝德国引渡申请,乌克兰籍... 当地时间10月17日,波兰华沙地区法院就引渡“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的乌克兰籍嫌疑人至德国一事作出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