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是学历内卷还是专业为王
admin
2023-06-22 15:22:02
0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即将开始之际,一个名为“逆向考研”的现象引来诸多媒体置评。

这主要描述的是“双一流”高校本科生考取“双非”高校研究生的情况,被形容为“向下考”的“逆流”。

其中,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撰文称,广州大学录取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中,出现了一批985、211高校毕业生,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广州大学是大家俗称的“双非”高校,既不是985、211,也不是双一流。其实不止是广州大学,全国各地“双非”高校都出现了这种“倒流”现象。

他表示,一方面我们可以祝贺这类高校,无论如何说明其有吸引力,比如一些专业的确办得好,就业有优势。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考上研究生已经成为报考者第一目标,学校与专业的好坏或许已暂居其次。可以说,考研已经在全面高考化,大部分人都把读研作为出路,拼命“内卷”。

为什么会这样?陈志文认为,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学历贬值,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当下的疫情与就业的艰难,无疑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点。

陈志文指出,考研高考化将引发很多问题,包括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这一现象有必要得到遏制。但是,用人评价如果不能改变,这一趋势很难得到有效遏制,也非教育部门所能控制。

光明网刊发评论员文章称,“逆向考研”的背后是考研严重“内卷”,高校部分专业研究生复试线逐年攀升。以最热门的新闻与传播专硕为例,该专业2022年复试A类国家线367分,较上年上涨12分。基于国家线,各院校新传专硕要求考生初试成绩400分以上的进复试标准成为了普遍现象。要知道新传专硕满分500分,400分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复试,意味着该专业竞争形势极其激烈。而类似“卷”的考研专业还有很多。

在文章作者看来,硕士学位成为当前就业市场的基准门槛早已不是新鲜事。应往届的本科毕业生想要通过增持学历来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这是考研严重“内卷”的重要原因。虽然学历并不一定能够代表技能,也无法直接体现个体能否胜任某一工作岗位,但对用人单位而言,通过筛选学历降低选人用人成本,是一种经济和高效的方式。考研一年一次,并不是所有考生都能一次“上岸”名校或热门专业,因而降低考研成本、提高考研成功率的选择自然就是报考普通院校研究生。这也就不奇怪“双一流”院校本科毕业生考研择校时选择“双非”院校。

文章还提到,即便“逆向考研”还有一重积极意义在于打破唯名校论,但这与满足个体发展意愿并无太大关联。名校的招生人数有上限,与其过度努力冲刺名校,不如选择匹配个人能力的目标院校。

红网评论文章则提出,有必要对“逆向考研”做微观分析。文章称,本科看学校,硕士看专业,博士看导师。值得注意的是,“双一流”高校学生,考研选择非“双一流”或传统意义上的“四非”,并非全然是“确保考上为要”的权宜之计。仔细分析会发现,考生大多是冲着这些目标高校的热门、强势或者是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而来。去年“逆向考研”的明星学校,“96名浙大本科生报考杭电研究生”的主角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业内就是以电子信息学科群有特色、办学水平高、就业能去华为著称,同时这些学科专业近年来在就业市场紧俏。所以有评论称,表面上看是“逆向考研”,其实是“向热门强势专业集结”。

文章作者注意到,随着“考研高考化”趋势的演变,高等教育资源分配面临重组。正在深入推进的“双一流”建设,一个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个则是通过振兴专业推动高等教育基本盘的做强。当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用脚投票,势必向热门强势专业靠近。“双一流”高校的强势热门专业,成为保研和考研的“角斗场”,比如计算机、电子、金融等。为了保险并“避开未来在所谓冷门专业上就业”,逆向考研很多是向“难度相对低的热门专业集结”,学校名头多大甚至是退而求其次。而它意味着“双一流”高校的所谓天坑专业如化生材环,生源有可能收窄,虽然可以部分通过加大本校保研率来解决,但选才面随着受限也会是客观事实。

红网评论文章认为,“逆向考研”,也是“双一流”建设积极成果之一。高等教育资源,并非都是要向名校集聚。办学上有特色有水平、与地方和行业深层融合的“双非”高校,成为考研热门学校特别是获得双一流高校学子青睐,正可促其生源扩大进而办学质量水涨船高。它所传导的对双一流高校特别是非热门学科专业的压力,也可转化为其发展动力,让其在专深特新上谋求突围转机。还有就是,也有利于打破由“身份附加”带来的“名校办学资源虹吸”,促进高等教育资源更优化高效配置。

《北京青年报》评论文章也认为,从高校办学的角度看,一流大学不代表所有学科和专业都是一流,同样,一些综合排名不高的大学却在某一学科或专业上实力卓群。因此,在本科教育阶段,学生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大学,接受通识教育,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则选择办学实力强的学科、专业,是更为理性的研究规划。

“到非名校的普通院校读研,将会是大部分考研学生的选择。”这篇文章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要让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质量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就必须扭转源于精英教育时代的“身份教育”与“学历社会”问题,推进教育观和人才观转向“能力社会”。本科毕业生选择深造读研,要以提升能力作为规划的基线。而“逆向考研”这样的说法,也就不再有市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海通报:祁连山冷龙岭被困徒步... 2025年10月5日中午,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多名徒步爱好者在祁连山老虎沟区域被困。接...
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附近发生6.... 新华社快讯: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格林尼治时间7日11时5分(北京时间7日19时5分),巴...
“05后”拒服兵役,受7项处罚... 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发布《关于我区新兵马某某拒服兵役的情况通报》:马某某,男...
王毅同韩国外长赵显通电话 2025年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韩国外长赵显通电话。王毅表示,中韩是重要...
降雨+降温!北方秋雨,局地暴雨... 国庆中秋长假接近尾声,假期返程最后一天和节后首个工作日天气如何?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带来降温,气温将大范...
纽约黄金期货价格盘中突破400... 当地时间6日晚,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盘中一度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外媒报道,这是纽约黄金...
日本自民党高层新人事安排出炉,...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7日,日本东京,日本执政党自由民主党新任干事长铃木俊一在该党总部举行记者会。...
广西升级发布洪水黄色预警 将形... 10月7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中心获悉,受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影响,广西左江及支流明江、黑...
全国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10... 10月6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638.4万人次,运输安全平稳有序。10月7日,全国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
假期返程交通流量增加,这些安全... 今天是国庆中秋假期第七天返程交通流量增加另据气象部门预报今日贵州、云南、内蒙古陕西、四川等地部分地区...
假期返程交通流量增加,这些安全... 今天是国庆中秋假期第七天返程交通流量增加另据气象部门预报今日贵州、云南、内蒙古陕西、四川等地部分地区...
“双向奔赴”!国庆中秋假期日均... “双节”假期跨境游升温,国门内外“人气”十足。受免签政策、离境退税、支付便利等利好影响,中外旅客跨境...
广州铁路警方通报一起涉嫌猥亵警... 广州铁路公安处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10月3日17时37分,D1819次列车乘警值乘中接报一起涉嫌...
新疆喀纳斯景区道路解除交通管制... 记者从喀纳斯景区交警大队了解到,由于今天(10月7日)喀纳斯景区天气多云转晴,同时经过公路部门除雪除...
青海通报被困徒步者救援进展:2... 10月5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公安局接到紧急报警,多名徒步爱好者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
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破1...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10月7日12时03分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破16亿!《志愿军:浴血...
中国代表就消除恐怖主义提出三点...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6日表示,当前,恐怖主义活动蔓延升级,恐怖主义威胁在全球回潮,国际反恐形势更...
李强将出席朝鲜劳动党建党80周... 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应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
固态锂电池新突破!我国研究出可...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日前消息,该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