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的定义是什么(央媒关注清华女博士后的新农人故事)
admin
2023-09-01 06:07:23
0

《远山的回响》第二季“新农人故事”先导片

编者按:

村庄中,汗水滴下种子发芽

远山里,忘我耕耘,希望在茁壮

央广网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远山的回响》第二季

记录乡村振兴的新农人故事

谱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央广网北京12月17日消息 作为国内CSA模式最主要的推广者之一、分享收获农场的“掌柜”,石嫣近年来接受了数不清的采访。清华博士后、“三农”专家温铁军的得意门生……光环之下,外界似乎一直在关注这个跑到农村种菜的女博士,更把她描述成缔造理想主义者温室的新时代女性,或是桃源生活的女主人。

但石嫣很清楚,自己要做的,就是新农人。

12年前,石嫣在北京创办了国内首家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社区支持农业)农园,种植绿色蔬菜,不通过中介,农民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如今,受其影响,全国已有超1500家社区支持农业生产主体。

她说,新农人们就是自愿选择从事农业,而不是一种出身的身份代表,他们要采取新的理念、更环保的种植方式,有尊严地生活在乡村。


石嫣谈新农人

种自己的地 让别人说去

石嫣个子很高,休闲打扮,常素面朝天,不讲话时有点严肃。

她也这样出现在记者面前。

作为一个标准的学霸,按常理讲,石嫣轻而易举就能得到一份“体面”的城市工作。即使已经年收入近千万,她的父母仍期待她能找一个“铁饭碗”。

她去银行办事,业务单职业一项填了“农民”。柜员说:“没有这个选项,要不写职员吧。”可她的工作,就是在北京六环外一个叫柳庄户的村子里,那里有她的两个农场基地,加上通州的,一共几百亩。“干农活、管农场,卖自己种的有机蔬果,偶尔‘进城’”,这就是她的日常。

总有人说,石嫣是以农民的名义,为很多人建构了一个“伊甸园”,但她觉得没那么矫情,生活就是实实在在的。农场就在村口,骑上电动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她在村里小院常住,到了晚上,就线上参加掺杂着各国语言的国际会议,这也是她作为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URGENCI)联合主席的日常。

分享收获农场的核心理念来源于CSA,即社区支持农业。“简单来说,有个农场,你可以租来自己种,也可以预付款,定期给你提供安全的蔬菜。”石嫣常向目标消费者这样解释。

农场距市区50公里,驱车沿着顺义区的龙尹路一路向北,没有高楼大厦,道路两旁是大片庄稼地,农场就在马路边。和记者想象中归田园居的画风不同,这里似乎没那么“小资”。大门敞开,扑面而来的就是浓厚的堆肥味儿。

早上10点,正是农场热闹的时候,几个伯伯驾着三轮车来回运菜,他们是从村子里雇来帮忙的农民。配菜房那边也熙熙攘攘,阿姨们飞快地摘菜包装。这些带着露水的蔬菜,几小时后将出现在北京城里的订户家里。包装很简单,牛皮纸打底,纸箱外简单地贴上了消费者的名字,仅此而已。

农场从种植到生长全程监控,不使用农药和化肥是底线。石嫣曾大方地提醒消费者自家果蔬的各种“缺陷”。“蔬菜叶有虫是普遍现象,有机农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多昆虫”,石嫣喜欢在社交平台上“晒”这些,帮忙吃害虫的蟾蜍,以及同样能吃杂草的鹅,“它们有它们的相处法则。”她说。

准备配送的蔬菜(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CSA怎么“玩”

即使眼下在冬日,棚内仍有绿色果蔬。不过,与其他农场不太一样,“分享收获”大棚外墙上刷着向日葵涂鸦,办公室玻璃上甚至还贴有几个可爱的玩偶。临近正午,阳光打在人身上,会让来访者觉得,这里有一种力量在流动。

“重建人和土地的连接”,是石嫣“务农”的初心。“你要实现什么理念,自己先要活出来。”就连儿子程石艾的名字都与农场有关,正是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三个首字母的组合。

可新生命的到来,也没让石嫣停下脚步,她的内心一直很笃定,这些都来自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实践,即便她曾五谷不分。

2008年,石嫣在美国一家CSA农场做了半年“准农民”,也是中国第一位公费出国务农的学生。这带给她的改变是决定性的。“连续一天的工作,暴露在太阳底下,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片区域里除草,很孤独。再加上大风吹着,很容易使人意志消沉,因为你无法抵抗。”她在《我在美国当农民》一书中这样写道。

去明尼苏达州的地升农场时,她带了几件干净衣服,后来已洗不出原来的颜色,食指常因拔草爬满数不清的裂纹,茧子也已成形。彼时,石嫣每天从农场回到宿舍,就把饭端到自己的小桌子上,坐在床上,浑身酸痛。“我为什么不回国写论文,要在这每天擦育苗盘?”她曾这样挣扎过。

可这些并未让她放弃,反而是这些无意义的时刻,让她体味到了意义。

在人大读研的两年,石嫣每个月都要去农村待上一周,“但每次和农民相处,他们好像把期待都放在你身上,我也想帮到他们。可一回到学校,就又觉得他们距离我很远。”石嫣觉得,自己永远与农村缺乏一种连接感。

但在美国农场的半年生活,从耕地到开拖拉机,石嫣每天都和农民在一起,“农业的获得感越来越强烈”。而除草,也从一开始的枯燥,变成了一种享受。面向土地时,她开始观察自然,小蚂蚱会突然出现,秋天时它们就会长大,颜色会变深;有时在准备挖坑移苗时,突然出现一只青蛙,但又倏的一下就消失了……

看到世界是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也是。石嫣发现,自己所在的农场在种植期间,会有附近社区会员前来预订,等到蔬菜成熟后便开始配送。剩余的,有时她会和伙伴到镇上的市集去售卖。“自己种出来的菜,一口就能吃出来的,真的完全不一样,菜有菜味。”

这种在当地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石嫣觉得也适合在中国推广。回国后,她在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个CSA农场——“小毛驴市民农园”,2012年二次创业,独立经营“分享收获”农场。

大棚内的温度需实时监测(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收获与风险并存

这同样是一场寻找解决农业和食品安全问题出路之旅。她知道,如今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疫情期间,石嫣的果蔬订单反而翻倍增长,“大家想吃点更安全的”。

她觉得,如果农民都能生产健康农产品,那么同时受益的还有环境。

可经营农场,常常收获与风险并存,很多东西石嫣都在逐步探索。包括怎么让大家认可、信任这一模式。

起初,她们直接和当地农民合作。朗叔是她们签约的第一户农民,可第一年就出了事。因为担心虫害,朗叔偷偷用了药,“其实这也是在试探我们,是不是真的不用农药。”石嫣很清楚动机。

摆在她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等长出新的果实再卖,要么全部拉秧,今年不再配送。石嫣团队选了后者,将近半亩茄子拔掉。虽少了些收成,但此后再没出过问题。

石嫣觉得,未来中国农业的方向,不是让农民出去,而是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她频频称赞农场里那些老农民的智慧,“与传统用化肥增产不同,为了提高成活率,必须从作物生长初期便开始介入”,她发现,老农们会在插秧时将秧苗间隔地稀疏些,“这样通风透气更好。”这是他们的答案。

她也逐渐意识到,在传统农业里,农民本身就是所有产业链条里最弱势的。她记得读研时上的第一堂课:CSA所解决的问题,就是把更多的利益分配到最弱势的生产端,反过来,也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全。

和会员沟通也是石嫣的基础工作之一,在创办之初,会员们向石嫣交纳了30万左右的菜金。2年运营,石嫣就把同等价值的蔬菜都返还给了会员。最开始,农场种的应季蔬菜很少,有一个月几乎天天送的都是绿叶菜,一个会员直接把菜扔出来;还有“专家”在网上抨击石嫣的有机理念,她一开始很气愤,常会在下面留言反击,可现在早就不在意了,“来我们这看看就知道了。”

十余年来,质疑的声音变弱了。在“分享收获”,一个三口之家肉蛋菜全部预订,每月约1200元。消费者也常常给石嫣带来惊喜。“家里几个孩子都是吃我们的菜长大的。这种信任感不是一般的关系。”这也是石嫣的价值感来源。

如今,在石嫣的推动之下,越来越多受到她感染的人,也开始纷纷选择CSA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用她的话说,没想到这颗种子发芽了,虽然这个发芽的时间很慢。

农场里年轻人的试验土壤(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天南海北的年轻人

在“分享收获”的宣传册中,石嫣写道,每100户消费者加入,就可以让5个年轻人留在乡村工作。“乡村振兴其实最重要的是人,年轻人愿意回来,这代表很多东西。”石嫣说。

如今的农场里,随着观念的改变,农场的实习生被父母接走的事情好像越来越少。留在这里的年轻人来自天南地北,平均年龄26岁,还有00后加入。

记者采访石嫣就在农场的民宿内,而农大研究生晓露的8份试验土壤就摆在屋内的一角,上面调皮地写道:晓露的试验物品,勿动。

在农场,与城市里反差的画面太多。走进农场的“棚友食堂”,这里的一切让人很踏实,洗碗的麦麸、摘菜的篮子,用农场辣椒自制的辣酱,以及用无法长期储存的西红柿做的罐头,都是他们的“创作”。

这里是属于新农人的乐园,很多以往书本上的理想主义经验在这里生根、发芽,等待秋天收获。“对于现在的很多新农人来说,我们可能处于历史使命的一个初期阶段吧。”石嫣坚信,不管怎样,你想要的,土地都能给你,种下一个苗,能收获许多果实。

如今,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农场还会举办各种活动。来自城市里的人来农场品尝有机餐、参加亲子活动。曾在农场体验一个月的林尧莛称“重新定义清贫和奢侈”,并留言:在农场生活过以后,真的会让人更清楚生命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会让人远离物质。

或许,这也是石嫣创办农场“分享收获”的“雄心壮志”,在这里不仅收获果实。

总监制:张军 于锋

监制:王薇 赵净

记者:王晶

策划:关宇玲 孙瑞婷

视频拍摄、制作、策划:黄一博 王晶

设计:张慧玲

以上就是爱惜日网»央媒关注清华女博士后的新农人故事(新农人的定义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了,更多精彩请关注作者:爱惜日号SEO专员

声明:本文由爱惜日网/爱惜日号作者编辑发布,更多技术关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日本冲绳、长崎两县知事反对高市...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资料图)日本冲绳、长崎两县知事17日分别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拟修改“无核三原则”的...
就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 联合国... 当地时间11月17日,央视记者徐德智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错误言论提问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
日本提前进入流感季 疫情持续蔓... 近期日本流感疫情持续扩散。日本厚生劳动省最新数据显示,11月3日至9日的这一周日本全国3800余家定...
社保卡丢失怎么办?人社部门权威... 目前,全国有13.9亿人持有社保卡,第三代社保卡还集纳了看病就医、金融服务等功能,一些人很关心,社保...
中方敦促以色列加入核不扩散条约 当地时间11月1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在第六届建立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国...
累计飞行约9.5小时 我国“雪... 南极科考承载着探索未知的重要使命,却也因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时刻考验着人类的协作与勇气。目前,我国第...
追更全运会丨今日看点:乒乓团战... 十五运会赛程接近尾声今天(18日)乒乓团战最强阵容上场羽毛球迎来半决赛刘清漪霹雳舞冲金精彩赛事不容错...
前十个月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62... 今天(18日),记者从国家邮政局了解到,今年1—10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超过16%,其中中西部...
中越将开展第39次北部湾联合巡... 根据中越两军相关协议和安排,11月19日至20日,中越两国海军舰艇编队将在北部湾海域开展第39次联合...
加拿大国会通过总理卡尼任内首份... 当地时间17日,加拿大国会以170票赞成、168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加拿大总理卡尼任内的首份联邦...
娃放春秋假 爸妈不在家?看各地... 秋高气爽、春暖花开,春秋两季,正是出游好时节。今年,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就推出了春秋假。像四川、浙江的春...
专项行动效果显现 “十四五”以... 计量,通俗地讲就是涉及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标尺,被称为科技创新的“先行官”,产业安全的“护城河”。记者...
公安部:确保人民群众报案“应接... 今天(17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关情况。公安部法制局局长郝云宏...
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吗?诺奖得主给... 地球以外还存在生命吗?诺奖得主给出肯定的答案。11月17日,第十三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相...
中国女法官张玲玲当选联合国上诉... △联合国大厦(资料图)当地时间11月17日,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举行联合国上诉法庭和争议法庭法官选举。...
5370米!全球在运海拔最高风... 111月17日,华电琼结风电项目在西藏山南市并网发电,机位点最高海拔5370米,成为全球在运海拔最高...
复制粘贴!大熊猫吃竹笋的模样简... 1这吃竹笋的模样,不能说神似,简直一模一样!
多个首次!“中国力量”组团亮相 当地时间11月17日2025迪拜航展开幕本届航展亮点多多“中国力量”组团亮相总台记者带你“云逛展”↓...
部分日本电影撤档 11月17日,原定近期上映的《蜡笔小新:炽热的春日部舞者们》《工作细胞》均宣布暂缓上映。
钟声:警惕日本战略走向的危险转...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公然在国会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