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深潜新坐标!挺进深海1433次
创始人
2024-12-29 14:06:20
0

“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这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中发人深省的一句话。

2024年12月29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深远海“科考+考古”船“探索三号”在海南三亚入列,中国载人深潜能力将从全海深拓展到全海域。

深海,人类难以抵达之处。从全球看,大深度载人深潜,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

最新载人深潜“成绩单”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载人潜水器累计下潜次数达1433次。据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布的信息,最近一年,仅“深海勇士”号就有132次下潜。这书写了中国载人深潜新历史,也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运维水平已跻身国际前列。

梦想之光,不会被掩盖,即便在最深邃的海洋。

从7000米级“蛟龙”号,到4500米级“深海勇士”号,再到创下10909米深度之最的“奋斗者”号,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不断突破,技术迭代能力快速提升,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是什么,吸引中国深潜勇士孜孜奋斗?

地球有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但其中无数疑团待解。

深海深渊,曾被认为是海洋科考的“禁区”。巨大水压、极低温度、复杂环境,让人望而却步。地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即便把珠穆朗玛峰移过去,也无法填平。万米深潜需承受的压力,相当于2000头成年大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

海洋深处,隐藏着无数未知的生命,它们以最原始的方式演绎着生存奇迹。浩瀚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神奇的地貌。

瞄准“进入、探索、开发”,海洋科技必须自立自强,中国潜水器不断解锁“中国深度”。

近三年,全球过半载人深潜由中国完成!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所长、“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深度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载人潜水器从无到有、逐渐强大的过程。

“认识海洋,才能更好地开发、保护海洋。向科技要答案,我们必须增强志气与骨气。”叶聪说,经历过潜水器与母船“失联”、电气绝缘故障、机械臂油管突然断裂、被大量沉积物覆盖等险情,用数不清的汗水和艰辛,才啃下载人潜水器研制“硬骨头”。

2012年,“蛟龙”号成功下潜超过预定深度,我国开始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

2017年,“深海勇士”号顺利通过验收,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

2020年,由近100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近1000名科研人员攻关建造的“奋斗者”号,直抵“地球第四级”马里亚纳海沟,坐底10909米!

极端恶劣的深海环境,对潜水器抗压能力、操控性能、通信系统的考验,无一不是世界级的科技难题。

创新,就是要在“绝境逢生”中突围,在体制机制中突破。在中国科研人员眼中,“大国重器”不仅要造得出,还要用得好,关键技术“护航”深潜,进入深海的能力才能更强。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从863计划、支撑计划,再到重点研发计划;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无不是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重点任务。

面对挑战,汇聚陆地与空天高科技力量下海,形成大协同深海科技创新体系,“奋斗者”号国产化率超过96.5%,生动诠释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

汪洋大海上没有鲜花和掌声。面对着“在教科书上找不到答案的困境”,每一次深海下潜,都是一场与自然和心灵的搏斗。

出海远航,动辄数十天上百天,每天拉绳索、扛仪器、抬设备、钻机舱;每次下潜前,都要对潜水器进行反复的故障排查和检修保养,甚至通宵鏖战,确保每个零件严丝合缝;从入水到上浮,潜航员和科学家全程蜷缩在狭窄的载人舱内,最长十几个小时。

高频次的下潜作业和布放回收设备,让海上的每一天都面临严峻挑战。即便经验丰富的人员,也可能在恶劣的海况中出现晕船和体力不支。

海上工作的风险也从未消失:潜水器如果遭遇恶性事故和意外,浮出水面将是一场艰难的博弈;科考船倘若漏电着火,甚至可能弃船;面对台风和巨浪,科考队员必须与之战斗。

何惧艰险!一天一潜、两天三潜、四天六潜……梦想和使命,驱使我国深海人不断创造密集下潜、夜间深潜等模式。

2024年,我国先后完成首次爪哇海沟载人深潜科考、首次大西洋载人深潜科考以及西太平洋首次国际航次科考。至今,全球8处主要深渊海沟,均留下我国载人深潜作业痕迹。

中国载人深潜的突破,是推动世界深海事业进步的壮举。

敢为人先!“从0到1”的关键阶段,是孤勇者的前行。参研参试人员克服了多个台风的阻挠,经历了无数惊涛骇浪的考验。1400多次载人深潜,努力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征服深海的故事不断续写。

不懈深潜!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信息显示,我国建立起深渊科学学科体系,填补了海洋领域多项科研空白,带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进步,锻造了一支坚韧不拔的潜航员团队,助力实现深海技术装备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今天,“探索三号”入列,将支持我国创造更多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

深潜的“无名英雄”们,还将进入更多海域、深渊及极区深海,在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中镌刻下中国人的印记。

向深海进军!最精彩的探秘,永远是下一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暂停实施... 有记者问:美东时间11月9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公告,宣布将于11月10日暂停实施对华造船等行业...
研发成功!我国太阳能电池领域再... 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悉,该所游经碧研究员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发...
26年前捐款140元造航母的“... 11月10日,“中国船舶”微博账号发布微博,邀请26年前捐140元造航母的“小朋友”陈虞文参观中国船...
特朗普:所有空中交通管制员须立... 当地时间11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真实社交”(Truth Social)上发文表示,...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刷新纪录,... 原标题: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刷新纪录(深度观察)政治极化加剧经济民生困境当地时间11月9日晚,美国国...
上海苏州河有人放生牛蛙?当地回... 11月8日,一上海网友发帖称,在上海苏州河看到有人放生牛蛙,“两大袋子哗啦倒进去了,好像又倒了两袋子...
俄驻欧盟使团谴责欧盟限制俄公民... 当地时间11月10日,俄罗斯驻欧盟使团就欧盟委员会日前通过对俄罗斯公民实施更严格的签证规定发表声明,...
BBC主席就特朗普纪录片争议道... △BBC主席萨米尔·沙赫(资料图)当地时间11月10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主席萨米尔·沙赫(Sa...
国家防总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国家防总针对福建广东浙江海南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今年第26号台风“凤凰”...
医院通报“女子怀疑孩子被抱错”... 11月10日,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关于“女子怀疑孩子被抱错”事件的情况通报:11月10日,有...
体检报告里的“钙化”严重吗?这... 不少老年人会在体检报告中看到“结节已钙化”“囊肿伴钙化”的提示,难免心生疑惑:钙化到底意味着病情稳定...
车主注意!油价今晚要上调 加满... 记者今天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11月10日24时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受到国际油价波动影响,...
18岁山东小将张展硕获全运会4... 11月10日,十五运会游泳比赛迎来首个金牌日,创下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的“泳坛老将”孙杨出赛男子400...
吉星高分04C星发射任务失利 11月10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发射吉星高分04C星,...
12月中下旬和1月初 或出现我... 在国家疾控局今天(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介绍,预计今年...
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准备撤出“黄...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高级领导人伊斯梅尔·拉德万11月10日表示,哈马斯重视并支持加沙停火...
美议员因“停摆”险误为结束“停... 当地时间11月9日晚,美国国会参议院推进一项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这一法案在程序性投票中获得了60票...
对原料质量、物理性能等有新要求...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7项皮革领域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紧密结合皮革行业生产实际与质量控制...
5部门:调整《向特定国家(地区... 为进一步做好易制毒化学品出口管理工作,根据《向特定国家(地区)出口易制毒化学品暂行管理规定》,商务部...
韩国特检组追加起诉前总统尹锡悦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0日获悉,韩国特检组以“一般利敌罪”及滥用职权等嫌疑追加起诉前总统尹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