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店逃债、收割顾客……如何让“职业闭店”套路玩不灵?
创始人
2025-02-12 11:05:55
0

原标题:老股东逃避债务金蝉脱壳,闭店人收割顾客暗度陈仓?

如何让“职业闭店”套路玩不灵(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2月10日起正式施行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相关条款直指“职业闭店”乱象,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消费市场环境。整治这一乱象,本质上要管好预付式消费,通过管住预付资金,从源头防范经营主体恶意逃废债务,斩断“职业闭店”黑灰产业链条。

2月10日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正式施行,对明显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或者规避行政处罚,可能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司登记机关依法不予办理相关登记或者备案,已经办理的予以撤销。这项规定直指“职业闭店”等市场乱象。

什么是“职业闭店人”?“职业闭店”对消费市场有哪些危害?如何整治相关市场乱象,提振消费信心?记者进行了采访。

“职业闭店人”隐蔽性较强,固定证据难度较大

近年来,“职业闭店人”参与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逃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些不法商家甚至在闭店前还会以店庆等名义用低折扣吸引消费者预存费用,套取大量资金后卷款消失,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所谓“职业闭店人”,指的是凭借自身商业经验,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和法律监管的缝隙,通过变更法定代表人(股东)、转移资产、分流客户等套路手段,专门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的公司设计“跑路”方案,帮助其逃避债务和法律责任,以及处理后续客诉等工作的群体。这类“职业闭店人”隐蔽性较强,固定证据难度较大。

2024年10月,北京市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引发热议。北京小蕃茄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称“艺术伞”)、北京木翼创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木艺艺术”)2家艺术培训机构涉嫌“职业闭店”。经多方取证调查,北京市相关部门撤销了“艺术伞”“木艺艺术”虚假变更登记事项,将闭店链条中韩某、张某、贾某等9名自然人认定为虚假登记直接责任人。

“此案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撤销了闭店企业虚假变更登记事项,让妄图逃避法律责任的企业负责人承担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与债务,对直接责任人采取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企业登记的禁限措施,有效震慑心存侥幸的潜在闭店企业与闭店中介,严厉打击模式化、行业化的‘职业闭店’违法乱象。”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朱巍认为。

2024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涉及虚假登记的直接责任人自登记被撤销之日起3年内再次申请登记等情形的,公司登记机关不予办理相关登记或者备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这些新规定让原来‘职业闭店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套路玩不灵了。行政机关可以把公司的登记恢复成原样,老股东要想逃避债务也是白日做梦了。新规有利于严肃公司登记程序,维护交易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要厘清“职业闭店”与正常闭店的区别,精准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要厘清“职业闭店”与正常闭店的区别,才能对“职业闭店”精准打击,同时不影响市场“新陈代谢”。

我国法律法规对经营主体市场退出机制已有较为完善的规定,当经营主体因财务困难、市场萎缩、自然灾害、经营不善等因素无法继续维持业务时,可以按照公司法、破产法等申请一定期限的主体歇业,也可以在完成自主清算或破产清算后进行主体注销。

实际上,经营主体寻找专业团队指导帮助合法合规进行市场退出无可厚非,但以逃废债务为目的的“职业闭店”行为触犯了公众道德和法律底线。市场监管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职业闭店”有明显特点。

专家指出,“职业闭店”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专业“老赖”行为,在消费维权各环节设置障碍,消磨消费者的耐心和时间,从而达到协助经营主体逃避责任、逃废债务,并对消费者预付资金进行收割的目的。其不仅破坏公司制度的诚信基础,侵害消费者及债权人合法权益,还让原本诚信经营的商家遭受消费者信任危机,危害消费信心。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对预付式消费经营企业变更登记环节加强审查,依法撤销以恶意逃债闭店为目的的法定代表人(股东)变更登记,斩断“职业闭店”黑灰产业链,净化消费市场环境。

整治“职业闭店”乱象,本质上要管好预付式消费

“先付款、后消费”的预付式消费模式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有些经营者忽视实际经营情况,无序发卡、无序扩张,最终导致负债累增、资金链断裂,为“职业闭店”提供了生长土壤。“职业闭店”其实是预付式消费乱象的一种极端表现,整治这一乱象,本质上要管好预付式消费。

治理预付式消费乱象的关键在于管住预付资金,从源头防范经营主体恶意逃废债务,斩断“职业闭店”黑灰产业链条。但是,预付式消费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监管职责不清,多头监管可能出现“真空地带”,导致大量预付款游离在监管之外,形成规模庞大的资金池,极易诱发风险和乱象。

此外,预付式消费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非常高,特别是如果进入民事诉讼程序,举证难、周期长,大部分消费者因不愿意再投入时间和金钱而选择放弃。即使有消费者最终坚持下来并得到法院支持,但由于被执行人提前转移资产、目前无可供执行财产,消费者还是无法拿到原有资金及相应赔偿。

专家建议加强预付式消费管理的顶层制度建设,加快制定预付式消费专门行政法规,将全部预付式消费统一纳入监管。围绕备案准入、资金监管、信用约束、行为规范、争议解决等各环节,健全预付式消费基本规则,在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全面规范预付式经营活动,细化经营者义务和法律责任。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属地政府监管职责,形成治理合力。

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体系,相关部门可推动建立预付费消费监管平台和风险预警机制,将预付式消费商家的信用数据及动态评价结果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要求商家定期更新相关信息,对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各有关部门及消协组织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开展预付式消费风险提示,提高消费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引导消费者知情消费、理性消费。

■链接

“职业闭店”有哪些特点

市场监管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职业闭店”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网络平台广泛发布“职业闭店”“安全闭店”等信息,招揽有“闭店”需求的客户,根据商家情况量身定制一套包括解散员工、重组客服团队、降低消费者预期、诱导接受不公平方案等内容的闭店方案;

二是协助商家在短时间内变更法定代表人(股东),将法定代表人(股东)更换为无债务偿还能力的“背债人”,达到“无责退出”的目的;

三是采取制作虚假财务报表、搬运设备等各种手段转移资产,拒不履行退费偿债义务;

四是制定一套不合理、不公平的闭店方案来处理后续维权问题,先是稳住消费者情绪,逐步降低消费者预期。如果消费者不接受闭店方案并进行投诉或发起诉讼,“职业闭店人”会出面处理,一拖再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王楚钦负于雨果,无缘世界杯男单... 14月19日,2025年国际乒联男子及女子世界杯在中国澳门继续进行。在刚刚结束的一场男单半决赛中,中...
美伊就核问题在罗马开展第二轮间... 当地时间19日,美国和伊朗关于核问题的第二轮谈判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据悉,谈判地点位于阿曼驻罗马的...
云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广电总局加快布局超高清# 云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赖勇】:技术筑基,内容筑魂,产链升级,生态...
美国人喜欢的“三蹦子”可能要断... 近日,“美国人喜欢的‘三蹦子’可能要断货了”的话题冲上热搜。此前,“三蹦子”在海外几度爆火。一名博主...
从黄仁勋到美国消费者,都在“突... 最近,有两件事值得放在一起说说。一件是,近日,中国跨境电商应用敦煌网(DHgate)在美国苹果应用商...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我海事、... 有记者问: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请问商务...
美国人集体去墨西哥跨境“寻蛋” 进入2025年,一场长达数月的“蛋荒”席卷美国。鸡蛋供应紧张、蛋价一路上涨竟成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为...
C909飞机开启越南商业运营 2025年4月19日,由成都航空湿租给越捷航空的两架C909飞机正式开通“河内=昆岛=胡志明”航线,...
官方通报女子伸腿阻止高铁关门:... 视频截图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北车站官方微博@广铁集团深圳北火车站 4月19日上午发布关于网传“女...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开跑!热...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正式开跑。哪些选手是夺冠大热?他们有何“秘密武器”?
网信部门整治摆拍亲子冲突剧情账... 今年以来,网信部门持续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根据日常管理和网民举报线索,持续清理利用未成年人形象发布...
全球首场人机共跑马拉松,有何看...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将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机器人选手们准备得怎么样了?“人机共跑...
联合国工发组织:美国滥施关税的... 4月18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发组织)在其网站上发表文章,就美国滥施关税对全球贸易、经济增长的消...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建立健全整治...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消息,记者近日从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获悉,今年工委拟制定修订关于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
同比增长4.2%!一季度全国财... 财政部4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815亿元,同比增长4.2%...
美军袭击也门拉斯伊萨港 已致7... 当地时间18日,据胡塞武装卫生部门消息,美军17日深夜至18日凌晨对荷台达省拉斯伊萨港的空袭已致74...
财政部:一季度证券交易印花税4... 2025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况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一季度,全国一般...
外交部: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 4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乌克兰总统相关涉华言论提问。对此,林剑表示,中方...
公安机关公布10起网络谣言案件... 近期,个别网民假借社会热点事件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或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炮制虚假案事件,以此吸粉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