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故事之五十步笑百步 断织喻学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孟子,他的职业是思想家、教育家,在政治方面和教育方面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流传至今的关于孟子的故事有很多,其中表明他政治思想的故事就有五十步笑百步,还有讲述其母为了让孟子勤于学习的断织喻学的故事。
孟子故事之五十步笑百步图片
孟子故事之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国征战不断,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孟子心系百姓存亡,于是决定游说诸国君主罢兵休战。
孟子来到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劝谏魏惠王。魏惠王向孟子询问治国之道:“孤王劳心治理天下,每日不敢懈怠,为什么魏国的百姓没有增加呢?”
孟子反问魏惠王:“两国的军队在战场上厮杀对战。战败的一方士兵丢掉兵器,扔下盔甲争相逃命。如果一个士兵只跑了五十步,他见有人跑了一百步就嘲笑那人贪生怕死。这是正确的吗?”
魏惠王当即回答这不对。孟子又说:“大王你虽然用心治理国家,但是也热衷对外开战。战争就会使百姓伤亡,这和五十步笑百步不是一样的吗?”
断织喻学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读书学习就像普通小朋友一样,起初十分好奇感兴趣,但是好奇心一过去,感受到了学习的辛苦就三心二意,不肯用功。所以孟子在上私塾一段时日后,就开始经常逃学玩耍。孟母对此看在眼里,忧心忡忡。
孟子故事之断织喻学插图
有一日,孟子又逃学了,过了晚饭时间还没回来。孟母既是担心又是生气。待孟子天黑归家之后,孟母猛地拿出刀来,一把就将织布机上熬夜苦织的丝线砍断。
孟母对孟子语重心长道:“孩子你在该学习的时间逃学去玩耍,就像我割断织了一半的丝线一样。织布要通过一丝一线拼织起来,在没有完成一匹布之前就把丝线砍断,那这一匹布就算是废掉了。你读书三心二意能成为博学之士呢。你求学是为了明德知理成为有学问的君子,这样才可以功成名就。如果不刻苦用功反而经常逃学,那怎么将自己塑造为可用之才呢?厌恶学习,不知礼节,没有知识智慧的人将来不成为强盗小偷也只能做侍奉他人的仆役啊。”
孟母断织告诫孟子潜心向学,做事情要有恒心毅力,在没有达到目标前要始终不为外界诱惑干扰。断织喻学对孟子的求学之心产生了深远的作用,从此他发愤图强,努力研究学问。
上述的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和断织喻学的故事,分别说的是关于孟子在政治上和做学问方面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点明了孟子儒家的仁政思想,而后一个故事则是为孟子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