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名句可能让你一生受用,你知道几个
****************
作者:旅行传记
发表时间:18-07-0618:27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文学家老子,是道德经的创始人。 老子所创作的名著,不计其数,今天为大家讲述一下道德经中体现人性特点的名言词句。
自知者明
道德经中的第33章中有一句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就是说。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之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人。“自知者明”这四个字,很直接的直到人性的弱点,但是有的人,一生都没有认清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弱点是什么?
人有自知之明,这是一句古话,这句话其实就来自于,老子所创的道德经中的“自知者明”,所演变出来的最直观,最简洁的说法。意思就是,能够了解自己,很清晰滴认识自己的长处短处,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也是一生中,最难能可贵的一样东西。在现如今的社会中,人际关系复杂的年代,自知之明颇为重要,既要了解自己,更要知道对方的人品习性。
在现在复杂的社会,想清楚的了解一个人是非常的困难,所以古人就看破这一点,后来就有了老子的“自知者明”这一说。在这几个字中,“明”字看起来很让人耐人寻味,为什么说叫作“明”? 为什么不换做其它的词?“明”的相反词是黑,对于,盲人来说“明”子的辨别能力很强的,盲就是看不见。盲并不是指的眼睛看不到,而是说,人能够看见别人,看到别人的长处短处,但是却看不到自己,看不见自己的头顶,更看不见自己的后背,所以连自己的上下相貌都看不全,这就是自己的判断误区。
老子之所以在道德中指出,是要提醒我们走出这个错误的误区,端正自己的态度,对自己有所了解,了解自己的全部,对于自己应该有明智的判断。
所谓自知者明,就是要对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对于有的人,他们终其一生,在临死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自己的这一辈子,做的事情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擅长的事情。归根结底,也就是说他们自己都没有搞清自己这一辈子到底想要什么,做什么事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所以说,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尤其是刚进入社会工作之时,一定要选择好自己的兴趣爱好,正确的判断自己的能力与否,选一个好的职业生涯,对以后有更好的生活起到很好的关键作用。
自知者明,从另一层意义上可以说,能够给自己做出一个合理的定位,使自己不张狂做自己适合做的事。现实生活中,就是因为太多的人,没有认清这一点,觉得自己很重要,觉得世界离了自己地球就不会转一样。从而导致从不低头弯腰,做事情没有踏踏实实的,最终结果将一事无成。但也有一部分的人,就是因为没有,认清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力,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恐惧。其实不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总有自己擅长做的事情。只是你还没有突破自我,不敢去尝试罢了。
自知之明,直指人性弱点,这是老子早已,看清的事实。所以他提出了这一点,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了解到自己,那么对以后的生活、工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老子的道德经中还有一句哲理性的句子:”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驰骋攻猎,使人发狂,难得之货,使人迷茫,为腹不为其是圣人,故去取此。”此话非常的令人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彩缤纷的颜色能够使人眼花缭乱,动听悦耳的各种声音能使人的听觉受到阻碍,各种口味的菜能够使人的口感受到麻木,骑马射猎,能够使人疯狂,稀奇的物品能使人的行为不正。所以圣人,只要求能够吃饱饭而不在所要其它的东西。把外在的东西都丢掉,只把内心所需要的东西留下就可以。
老子说这句话的意思,实际就是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论在什么时候,你所需要的永远满足不了你内心所需的。贪得无厌,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治大国,如烹小鲜“
道德经中这一句话也是非常富有哲理性的。意思是说,如果想把一个国家治理好,其实它就如同做饭烧菜一样。才开始你必须,把各种食材给准备好,然后小心翼翼的,一定要把火候给掌握好。按常理的规律去做,不要觉得这个调料好,然后往里边放一点,再多加一点。放的多你就觉得,火候应该再大一点更好,然后又觉得油应该多放才更好。这样没把握的肆无忌惮的,画蛇添足,烧出来的饭菜,就不是你原先想象的那样,说不定连吃都不能吃。治理国家也是嗯一样的,应该按照最初的计划最初的想法,一切顺其自然的按照常理进行。不能这人说一句,你就听那人说一句你就做。折腾来折腾去,受苦的是老百姓,国家也不得安宁。
“天下皆知美为美斯而已,皆知善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中所指出的这句,所指人内心与美丑的话子,说的很现实。其实所说的就是,人的美并不单单是指外表的美,丑陋也并不是外表的丑陋,美丑善恶与人品挂钩。所谓的美与丑,其实没有指定的标准。有的人如果太过善良就有可能被,坏人所利用成为别人的利用品挡箭牌。所以,做人一定要平常心,心态好,不能猜太过偏激,这才是人应该走向的正道。
古时的老子已经把人性的短缺点写得无微不至,也正是这些富有哲理的句子,对世人有着深刻的影响。
****************
作者:逍遥子的书香视界
发表时间:18-12-1801:46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和主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相传当年老子出函谷关前,留下了五千字左右的著作,后来被称为《道德经》,这本书文意深奥玄妙,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对于修身的论述,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是我们提升自身修为,实现智慧人生、品味人生的不二法门,逍遥子摘录了几句以供大家参考。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义: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万事都起于细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人生的高度、宽度、厚度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不积累不行,急于求成同样不可。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释义: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释义:明智的人不随便讲话,随便说话的人不一定有真知灼见。一个真正有涵养和有智慧的人 ,说话都是很谨慎的,而信口开河必然漏洞百出,有时候可能会因言得祸。
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释义:不以自我为中心,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释义:最大的方正的东西没有角落,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宽宏大度的人心中没有阴暗的角落,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
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释义: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低处,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往往都很谦和,越是这样越受到大家尊敬。
7、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释义:像开始一样谨慎,那么就不容易出现差错。人们办事,往往容易虎头蛇尾,开始时还能认真﹑细致、谨慎、严肃,时间一长则是敷衍、马虎、粗心、草率,这样,往往办不好事情。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释义: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拥有了“慈”才会有包容万物的气度。“俭”是节制自己,懂得节制的人才不会过分。“不敢为天下先”反而走得更长远。
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释义: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水是最柔的东西,但它却能够穿山透地,柔能克刚,过刚易折。
1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释义: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
****************
作者:逍遥子的书香视界
发表时间:18-12-1801:46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我国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和主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相传当年老子出函谷关前,留下了五千字左右的著作,后来被称为《道德经》,这本书文意深奥玄妙,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对于修身的论述,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是我们提升自身修为,实现智慧人生、品味人生的不二法门,逍遥子摘录了几句以供大家参考。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义: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万事都起于细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人生的高度、宽度、厚度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不积累不行,急于求成同样不可。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释义: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释义:明智的人不随便讲话,随便说话的人不一定有真知灼见。一个真正有涵养和有智慧的人 ,说话都是很谨慎的,而信口开河必然漏洞百出,有时候可能会因言得祸。
4、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释义:不以自我为中心,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释义:最大的方正的东西没有角落,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宽宏大度的人心中没有阴暗的角落,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
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释义: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低处,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往往都很谦和,越是这样越受到大家尊敬。
7、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释义:像开始一样谨慎,那么就不容易出现差错。人们办事,往往容易虎头蛇尾,开始时还能认真﹑细致、谨慎、严肃,时间一长则是敷衍、马虎、粗心、草率,这样,往往办不好事情。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释义: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慈爱,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拥有了“慈”才会有包容万物的气度。“俭”是节制自己,懂得节制的人才不会过分。“不敢为天下先”反而走得更长远。
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释义: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水是最柔的东西,但它却能够穿山透地,柔能克刚,过刚易折。
1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释义: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的平安。
****************
作者:国学杂谈
发表时间:18-07-0410:34优质原创作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存世著作有《老子》,也称《道德经》,虽然仅仅五千言,却充满了人生处世的智慧,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名句。
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大道无名,天下善恶美丑,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旦有了美的标准,就会搞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一旦有了善的标准,就会被恶人利用,成为作恶的挡箭牌。“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纣为长夜之饮,通过之人皆失日”。所以,人要保持一颗清净心、平等心,不要有所偏好,太过偏激,这才是正道。
二,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一切作为,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当然,一切顺其自然规律。做完事,如雁过长空,心无芥蒂,不落丝毫痕迹,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
言教不如身教,做人要以身作则,而不是空话连篇,或者做点事就开始大事张扬,这样教化别人,才会让人信服,尤其现在教育孩子,家长更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做学问学知识,是越学越多,反而障碍和束缚也越来越多,佛家叫“所知障”,学到的是知识,障碍的却是你的智慧;修行大道则相反,是越修欲望和毛病就越少。修道最后,什么欲望和毛病都没有,智慧也就自然生起,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了。
四,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道看起来宽宏广大,无所作为,放任天下众生自生自灭。其实不然,天道很公平,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不会冤枉一个好人,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凡人看世间多有不平之事,恶人作恶而富贵,善人行善却遭难,是因为平常人没有足够的智慧,看不透其中的因果罢了。
五,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之道,是减损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比如,山高就用风吹之,水多就有河流之。这就是科学所讲的自然生态平衡,像现在环境污染很厉害,到处在喊环保,其实不用喊,只要人什么都不做,让老天来做这个工作,想必用不了几年,大自然又能恢复到从前模样了。
人道和天道正好相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富人资源越多,赚钱就越容易;穷人整日为生活奔波,越是没钱,就越难赚钱。
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起水的攻击。太极拳虽然看似动作缓慢柔弱,却能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七,治大国,如烹小鲜。
治理一个国家,应该像烧菜做饭一样,小心翼翼,掌握好火候,按自然规律去做,不要动不动各个调料都想加一点,火觉得越大越好,油放得越多越好,这样烧出的饭菜,反而成了四不像了。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应该按照无为而治的理念,一切顺其自然,休养生息,不要动辄搞这个运动那个活动的,天天折腾老百姓,不得安宁。
八,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
九,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战胜别人的人,自然是比较有力量有能耐了;但要是能够战胜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其实争强好胜,和别人攀比逞能,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提升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强者。
十,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的,所以说知者不言;如果非得说出来,那就一定不是大道了。所以,我们看身边有智慧的人,一般都很少说话,所谓言多必失,看那些每天夸夸其谈,口若悬河的人,一般都是缺少智慧的人。
****************
作者:国学杂谈
发表时间:18-07-1409:06优质原创作者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家之一,主要源于老子和他的《道德经》。很多人对道家的“无为”的思想有些曲解,认为“无为”是消极思想。其实道家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有为。今天为大家精选《道德经》中的十条经典名言,道理至深至奥,但限于篇幅,只做简单解释,以求抛砖引玉,剩下的还请大家自己领悟!
一,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生活尽量简单,做人保持质朴,少一些私心,少一些欲望。无私则大,无欲则刚,只有从自我中超脱出来,才能达到学问的最顶峰。
二,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最大的祸患就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错误就是贪得无厌。所以,懂得珍惜当前,懂得知足常乐,才是人生最大的富足。
三,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人要学会适可而止。如果不知满足,放纵欲望,无休止的追逐声色名利,最终就会遭到欲望所带来的灾祸。
四,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人生有三件宝贝,要终身守护。一个是慈爱之心,一个恬淡节俭,一个是与世无争,顺其自然。
五,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为人处世,如果不能抛开成见,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判断、行动,必然终身遭受挫折,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有抱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态度,摆脱思想枷锁的束缚,才能就事论事的将问题解决。
六,不自矜,故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后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傲慢自负,是人生最大的敌人,项羽、杨修、李自成、关羽,如果不是傲气太盛,又怎么会遭遇失败呢?所以老子说,人只要肯戒除傲气,一定可以进步、可以成功。
七,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成为百川河流汇聚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下,所以才能成为百川之王。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如果要像水一样善下之,恐怕被人认为是没出息、没抱负的弱者。事实上,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提高自己的修养素质以外,善于处下,经常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八,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这几条都是生活中的大智慧。1:善巧方便,活学活用,才能万事大吉;2:发现错误,知道纠正也就直了,但是要恰到好处,不能矫枉过正;3:低洼的地方才能聚水,虚怀若谷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4:有上才有下,有旧才有新,旧的做好了,才会发现新的东西;5:索取的越少,往往得到越多;6:索取的多,学的多了,反而会让人更加迷惑。
九,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很柔软,死亡的时候,身体就会变得僵硬。花草树木在生长的时候很柔嫩,死亡后就会变得干枯。所以说柔弱才是生机的表现,僵硬是死亡的征兆。在生活上,柔弱不是懦弱,而是以柔克刚,四两拔千斤,人生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十,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刻意显摆自己的德行,所以才是真正的有德行。没有德行的人,却总是处处不忘彰显自己的德行,其实是没有德行。有德行的人不求声色名利,一切顺势而为。没有德行的人,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喜欢沽名钓誉,明明没什么作为,还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自己的行为。
****************
作者:美文悦读秀
发表时间:18-06-0212:5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译文: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乃万物之源,可它却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感悟: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之间,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胜利的彼岸。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是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译文: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感悟: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做事情也应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再艰难的事情,只要持续不懈的行动,必能有所成。万事起于忽微,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感悟: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败得失了。我们的心里装满了很多我们以为应该非常在乎的东西:钱财、名誉、地位、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对这些外在的东西执着的越多,我们的心就越不能自由。事实上,这些东西都是建立在“有”这个层次上,说到头都是“镜花水月”、“电光石火”、“梦幻泡影”一类的东西,是不值得我们过分重视的。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译文:我有三宝,我一直都在持守着它。一个是慈爱,一个是节俭,一个是不出人头地。
感悟:这里所列出的三“宝”其实是接近“道”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种“宝”,叫慈爱。慈爱就是对宇宙里所有的众生无差别的热爱。这种热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感情,能产生出宇宙里最伟大的动力,甘愿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是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的不二法门。
第二种“宝”,叫克制。克制就是在明白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前提下,坚决不去做那些违反“道”的、不能做的事情。
第三种“宝”,叫“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就是自觉、自愿地去“处下”、“处后”,为了造就最后共同的大利。
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译文: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感悟: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拥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
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译文: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
感悟: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能遵循自然规律,心存轻忽。如果做事情都能有始有终,坚持不懈,那就不会失败了。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感悟: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感悟: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 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感到愈难过。 所以,知足的人比较不会受到屈辱, 凡事适可而止的人比较不会招致危险, 生活得更长久。
****************
作者:素佛堂
发表时间:18-08-1313:5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出自《老子》第五十六章。言,说。知,同“智”。聪明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聪明。
慎终初始,则无败事。
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慎,慎重。终,结束。结束时要像开始时一样慎重细心,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器,器物。希,无。大象,事物的本原。道,规律。大器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制成,宏大的声音会超出人们的听觉范围,事物的本原没有具体的形状,规律十分隐蔽,以至无法名状。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出自《老子》第六十二章。市尊,赢得人尊敬。市,换取。加人,处于人之上,指为人所看重。美好的言辞可以赢得人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使人敬仰。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出自《老子》第三十三章。战胜别人,只不过是有勇力而已;能自我克制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诺,答应。信,守信用。一个人如果轻易地许下诺言,一定是缺少信用;如果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其结果往往十分困难。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自《老子》第十九章。见素,展现素朴。素,本指没有染色的丝,这里指朴素的意思。朴,本指没有加工过的木材,这里是指质朴的意思。一个人要健康长寿,心情愉快,必须保持朴素的本性,减少私心和嗜欲。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出自《老子》第三十八。章厚,忠厚。实,踏实。华,浮华。大丈夫处世要忠厚,不要轻薄;要踏实,不要浮华。
自古至今,未有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出自《老子》第五十五章。全,完美。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十分完美的,所以君子对人不求全责备。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出自《老子》第七十六章。人在初生的时候是多么柔弱,而在将死之前又是多么坚强;天下的动物、植物在其生长发育时是多么脆弱,而在将死之前又是多么干枯。
****************
作者:国学修学堂
发表时间:18-10-0515:45《道德经》或称《老子》或称《五千言》,后尊称《道德真经》,相传是老子避祸出函谷关时,应当地总兵尹喜之邀,留下的五千言文字。《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一、道可道,非常道。
出自先秦《老子》第一章。
“道”,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了。此言事物本体与现象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道家对于事物本体与现象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自先秦《老子》第九章。
所要努力实现的功业已经成功,便急流勇退,这是自然规律。此言做人要懂得见好就收,在人生的路途上作一个优美的转身比什么都好。其意是在劝勉世人千万不要贪恋富贵权位。
三、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出自先秦《老子》第二十四章。
伐,夸耀。矜,骄傲。长,指进步。喜欢自我夸耀的人是不会事业有成的,骄傲自大的人是不会进步的。谦虚谨慎才能使人事业有成、成长进步。
四、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出自先秦《老子》。
自见,自我表现。自是,自以为是。彰,明。喜欢自我表现的人反而不会引人注目,喜欢自以为是的人不会使自己的功业得以显明。
五、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出自先秦《老子》第七十二章。自见,自我表现。自贵,自以为是。知道并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不刻意自我表现;珍爱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但不自以为是,觉得比别人高一等。
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出自先秦《老子》第四十章。
事物总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道”的运动规律;事物的薄弱环节正是潜伏着发展生机之所在,这是“道”发挥作用的表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强与弱之间总是相互转化的。
七、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出自先秦《老子》第三十九章。
本,根本。贵是以贱为根本的,高是以下为基础的。此言贵与贱、高与下是相反相成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没有贱就没有贵,没有下就没有高。
八、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出自先秦《老子》第三十六章。
利器,指政权或军队,或说指治国权谋。示,告诉,显示。治国的权谋不能让人洞晓,否则便会引起野心家的觊觎,从而引起天下纷争,让百姓不宁。
九、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出自先秦《老子》第三十七章。
“天道”好像常常无所作为,只是顺其自然罢了;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不受它左右的。此言“无为”就是“有为”,意谓顺应“天道”而自然行事,看似无所作为,但顺“道”而行的结果必然不会违背“天道”,从而有所成就,这便是“无不为”,亦即“有为”。
十、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出自先秦《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具有生命力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反而处于下面的位置;凡是柔弱的,反而处于上面的位置。
****************
作者:古典文化和诗词
发表时间:18-12-1612:44文化达人《老子》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老子》七句至理名言,感悟人生,值得回味!
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自《老子·第五十八章》。倚:依附。伏:埋伏,隐藏。灾祸,幸福紧紧依附在它旁边;幸福,灾祸常常埋伏、隐藏在它里面。这句话指出祸与福都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而且是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
二、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诺:答应;允许。随便答允别人的要求,却因不能兑现而使自己失去信用;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势必遭到更多的困难。这句话告诫人们要讲信用,不能随便承诺;世上许多看似容易的事情要做成并不简单。因此遇事要谨慎,承诺时多考虑,做事要多想困难的方面。
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出自《老子·第八十章》。邻国很近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声互相听得见,而百姓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这句话是老子心目中的小国寡民、自给自足、恬静封闭的理想国。
四、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天下所有的难事,必须从简易事做起;天下所有的大事,必须从细微处着手。这两句话的前面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谋求解决难题的办法,要从容易之处开始;成就大事的行动,要从细微之处起步。。这句话表明了难与易、大与小能相互转化的辩证思维。
五、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出自《老子·第八十一章》。信:真实,诚实。知:同“智”,这里也含有悟性高的意思。真实的言语不漂亮,漂亮话不真实。智慧的人不炫耀知识广博,炫耀知识广博的人不是真正的智慧。这句话指出表面现象与实质常常不一致,包含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法;这也是常见的人们心理的辩证法。
六、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出自《老子·第二十二章》。受得住委曲,才能保全自己,经得起枉屈,事理才能伸直,低凹反而能盈满,敝旧反而能出新,少取反而能真正有得,贪多反而会迷惑。这句话说的是矛盾双方会互相转化,以及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全身远祸的辩证法道理。
七、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自《老子·第十二章》。畋:打猎。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让人辨不出滋味;纵情打猎,让人心情放荡发狂;身带稀有的物品,使人行动很不方便。这句话揭示奢侈享乐、纵情声色会带来危险的后果;这也是劝诫、警示人们不要追求过度的享乐。
****************
作者:金钱还可以挣
发表时间:18-11-3019:27本文由作者金钱还可以挣创作,老子的经典名句你们真的都了解吗?
众所周知近几年国学大火大热,国学类节目要活跃于国民荧屏之上,从前几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现如今的《少年国学派》、《国学小名士》。此外,外国人比拼对中华文化了解的《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也吸引了不少观众追......多档节目的热播,让观众在有趣、活泼的方式中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在荧屏上遇见“诗和远方”。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潜移默化并且深远持久的,孩子们在经典古文的学习中,会接触到很多名人名言,这些名人名言,给我们很多人生的启发,并且深入骨骼、深远持久。国学当中有很多很有哲理的名言,其实是有些暗含的道理我们不知道而已。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国学文化吧!
谈到“国学”你一定觉得它太高深,不是所有人都能参透其实,国学并不只教会我们诗词经义,也不仅仅是研习琴棋书画,它滋养着国民的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也让国民的内心更加丰富充实学。“国学”,是从先民智慧中汲取养分是从典籍诗赋里窥探历史,也是从风俗人情中体察生活。从严格意义上讲,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当下刚需的主流节目形态是“国学类”综艺,也就是现如今国学大热,文化类节目火遍荧屏,国学类节目变成了如今的爆款节目,这种现象也就代表着如今国民对国学的重视,甚至于国家、社会对国学文化的重视。我们都知道的是,国学的分类方法其一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子部当中有一个我们家喻户晓的重要书目——《老子》,在《老子》当中有许多大道理大智慧,这些东西会给我们很多人生的启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老子的十大经典名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翻译: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小编认为,老子的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翻译: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小编认为,这些话用大白话来讲就是,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就能迅捷直达,能不断地凹陷成"盅"就能不断地自我丰富自我充盈,懂得护守现成的稳定救能得到真正的逐渐更新,少取才能得到真正要的东西,贪多就导致了自身的混乱。也就是说,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翻译: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这句话讲的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以及矛盾相互转化的问题,也就是在暗示我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翻译:普通人做事,总是想着成功了反而失败,对待终点就像对待起一样慎重,事情则没有失败的可能。 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为什么往往功败垂成呢?小编认为,说穿了就是恒心毅力不够,在“黎明前的黑暗”那紧要关头退却了,败下阵来,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每一个人都应记住先圣老子的这句话,时常勉励我们做事要有恒心,最严峻的时刻也不要低头,也要咬牙挺住,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
圣人老子总是用他的智慧总结出很多精炼的道理哲学,他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他用这些精华浇灌出了国学史上最灿烂的一朵花,其哲学智慧也就变成了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几条人生智慧一定要记住了!只要记住一条,我们的人生就将会有大不同!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老子的几大经典名句,你们认为呢?
谢谢阅读本篇文章,本文作者金钱还可以挣,喜欢的朋友点下关注,获取作者第一时间更新。
声明:本篇文章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作者删除。
****************
作者:素佛堂
发表时间:18-07-1716:08《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
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纳、
选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屈:弯曲。讷:即不善说话。最正直的东西好似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辩说,最大的赢利好似亏本。老子通过揭示出事物的表面情况与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的事实,指出冲必定胜富,屈也必定胜直,拙讷也必定胜巧辩。
二、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选自《老子·第四十九章》。。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使之得于善良。诚实的人,我以诚实待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以诚实待他,使之得于诚实。
三、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选自《老子·第四十九章》。常:恒,固定。心:私心。圣人没有私心,以百姓的心为心。圣人是以百姓之心去治理天下的。
四、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选自《老子·第五十三章》。朝:朝廷。除:干净,修治。芜:田地荒废,长满野草。虚:空虚。宫殿整洁华丽,农田长满野草,仓库空虚无物。
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选自《老子·第三十三章》。正确认识别人的是智者,认识自己的是高明者。聪明的人不但做到了正确认识别人,更重要的是做到了正确认识自己。自知之明,不只是认识自己的缺点,重要的是认识自己的长处。
六、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选自《老子·第六十一章》。邦:国家。下:谦让。大国谦让小国,可以取得小国,小国谦让大国,可以取得大国的信任。
七、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选自《老子·第六十三章》。作:开始。处理困难要从简易入手,实现大事要从细微着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开始。
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选自《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慈心。俭:节俭。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