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远去的弹匠
****************
作者:魅力开江
发表时间:17-12-2720:49魅力开江作者: 丁维生
“弹——棉——花,弹——棉——花……”先是一阵吆喝声,接着是“弹棉花哟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弹好了棉被姑娘要出嫁……”
那五音不全的唱腔在乡村逶迤的小径上格外悦耳,不时引来一阵阵狗吠声。但见两人挑着扁担,一头是个大弦弓,另一头则是云盘、篾栅、弹花棰、牵线杆之类的行头。
很快,有人跑来询问,他们在一群小孩子簇拥下走进了掩映在一片竹林中的农家院子。
没过多久,院子里传出“嚓、嚓……嗵、嗵……嘡、嘡……”如吉他、如单弦般奏出的音乐,仿佛在弹奏着一曲激情四射的乡村民谣,时而高亢张扬如熊熊燃烧的烈火,时而低沉雄浑如地心岩浆的喷涌怒吼,时而舒缓低回如越过心房的昨夜长风,时而清脆婉转如溪流潺潺的如泣如诉……
这幅场景,只要经历过熟悉它的人们都知道,那一定是些活跃在乡村的弹匠上门来了。
乡下人待人热情,弹匠被奉若贵宾,主家把家里平常舍不得吃的腊肉拿了出来,甚至还买些白酒款待。那些有闺女待嫁的,招待得更热情,嘱托也特别多,白花花的皮棉弹得多。通常,主家给闺女准备的新棉絮越多,代表置办的嫁妆越厚重,彰显这场婚礼越隆重。可见,弹匠为此扮演了何等重要的角色。
弹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没日晒雨淋之苦,也无生死攸关之忧,但由于长期撕扯棉花、握弓持锤、牵线铺纱、摩挲云盘,双手布了厚厚的老茧。
加上经常弯腰驼背背弓弹花,背上先起血泡,后长老茧,腰椎、颈椎、肩肘容易患病。最难熬的是夏天和冬天。
夏天,即使再闷热,弹匠也不能用扇子或电风扇,否则蓬松的棉绒漫天翻飞无法成型。
冬天,弹匠双手皲裂甚至长满冻疮,有时连弓都握不住,也不能烤火,否则极易引发火灾。
难怪清代文人韩荣光在《竹枝词》写道:“棉花街里白漫漫,谁把孤弦竟日弹,弹到落花流水处,满身风雪不知寒。”这应是世人对芸芸众生的弹匠最高礼遇,也是对其职场生涯的真实写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弹匠为了把自己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添置了机械弹花设备,其速度比以前快10~20倍。
不少年轻人图方便,在婚嫁、乔迁时到超市购买些蚕丝被、太空被。
弹匠那些弦弓、云盘、篾栅、弹花棰等工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可是,经过反复对比之后,人们觉得机器弹出的棉花纤维大多被拉断,棉絮弹性大打折扣,“铺纱”也没有以前那么密合,一床新棉絮用不了多久,不是板结成硬邦邦一块饼,就是棉纱和棉绒分家了,远不如纯手工棉絮贴身舒适经久耐用。
人们开始在城市和农村找寻那些暖和结实的纯手工棉絮,持絮者虽有,已为数不多,且无论如何也不肯出售,让人虽点着钞票也无可奈何。
人们又四处托人找寻那些还能用弹花棰敲弹弦弹花的弹匠,健在者尚有,可是早已不干那些活儿了,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弹匠指着那些遗留了几辈人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弹花工具,伤感地说:“手工弹棉花再没人肯学了,这门手艺后继无人了!”
“嘣嘣嘣,嘣嘣嘣……”一曲古老、悦耳、动听、熟悉的天籁之音就这样被那些乡野村夫弹奏了一千年,生命的长度和高度就在这血脉贲张的弹唱之中激荡定格成一抹岁月的剪影。
乡间小道上,那些“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弹好了棉被姑娘要出嫁……”南腔北调只能悄悄溜进梦里,成为人们怀念那些岁月、那些往事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
作者:丁维生,男,供职于开江县外侨办。
****************
作者:专注学习资料分享
发表时间:07-0210:43教育达人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生字并组词,很实用,建议人手一份!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生字组词,1-8单元知识集合,实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生字表(注音),暑假预习就靠它,快收藏!
三、四年级,是小学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语文,以下是我们为三年级的同学分享的语文生字组词资料,家长们可以直接保存图片打印,让孩子在暑假提前预习,下学期学习快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