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文化的知识有什么(中国茶文化知识与介绍)
创始人
2024-08-11 14:46:49
0

关于茶文化的知识有什么(中国茶文化知识与介绍)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茶已经成为了一项代表性的文化。不仅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茶叶品种,也衍生出了各种讲究的饮茶习俗。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茶更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英国人已经有三百年的饮茶历史,钟爱于红茶,还会在其中加入糖和牛奶。在英国的许多文学著作中也提到了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的饮茶文化发展至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最初古人所泡煮的茶,与我们今天的茶天壤之别。

茶叶发源,可以推测到神农氏。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也有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我们都听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当时神农吃了有毒的草,都会嚼茶叶来解毒。《茶经》中对于茶叶的解毒作用也有记载。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方法也发生了变化。人们把新鲜的茶叶煮成羹汤再喝。并不是仅仅用鲜茶叶生煮,羹汤在古代,指的是用肉菜等做成的汤。

后来到了唐代时期,饮茶的文化传播到了全国各地。茶马古道也已经成型,将茶叶输送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中。

隋唐时期的饮茶方法继承了前代的方法,同时又对其发展创新。出现了“痷茶法”和“煎茶法”。

其中,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春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称庵茶。这种方法不仅在民间流行,在宫廷中也有绘画展示。陆羽的《茶经》也有介绍: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

煎茶法在《茶经》中也有介绍:“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凡酌置诸碗,令沫饽均。沫饽,汤之华也。 第一煮水沸,而弃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云母,饮之则其味不正。其第一者为隽永,或留熟以贮之,以备育华救沸之用。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

其中意思,初沸放入盐调味,,二沸投末,并加以环搅、三沸则止。饮茶之时,最初三碗是最优,第四碗第五碗,是在人非常口渴的情况下选择喝的。若是为了追求口感,则优先选择前三碗。

其中有一个细节,原来在唐代时期,人们饮茶都是要往茶水中放盐。但是实际上,当时的人们并不仅仅会放茶叶调味,还会放入葱姜等。这与我们现代的茶相差甚远。但是即使如此,古人的茶汤也是清澈透明,而不是浑浊不堪的。茶汤中放入的盐也需要炒熟再放,并不是像我们现在想象的,煮好的茶汤仿佛像一锅粥。

但是《茶经》的作者陆羽,十分不喜欢这种方法,认为加入这么多的“佐料”会改变茶的原本滋味。他认为“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于戏!”

这样的想法也与陆羽的生长环境有关。陆羽从小便委身佛寺,僧人的食物口味以清淡为主,所以他也因此无法接受这种辛辣的味道。

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饮茶技法也得到了进一步创新发展。宋代似乎每时每刻都展现着精致。不仅民众喜欢饮茶,连皇帝也撰写了一部著作《大观茶论》,作者是宋徽宗。而点茶法也从此出现。

宋代的点茶更注重意境。宋代蔡襄的《茶录》也有记载: “茶少汤多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开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曰:“茶之佳品,皆点啜之。其煎啜之者,皆常品也。”

点茶法,将茶捣碎,然后用初沸腾的水冲泡。听起来比较像如今的冲泡咖啡或者奶茶。但是由于古代社会技术还处于十分落后的情况。所以必定无法做到像现代社会,将其研磨为细腻的粉末。在冲泡过程中,也必定会出现沉淀物。为了让茶叶末与水更好的融合,一种新的发明“茶筅”出现。

在宋徽宗的著作《大观茶论》中,也出现了对茶筅的专门描写:“茶筅,以斤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动,本欲壮而未必眇。当如剑背,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

后来点茶也出现了相关的技艺比拼,名字叫做“斗茶”。每个人点出来的茶,因为研磨程度,水沸腾的温度和冲调的力度不同,他们的味道、色泽和图案也各有千秋。点茶法如今在日本仍然流行。他们喝茶时仍然使用点茶法,并且发展出了带有自己特色的技法。

到了明朝,撮泡法兴起,已经跟我们现代的方法相差不多。朱元璋出身平民,自然受不了那么多规矩。将散茶扔到沸水里,逐渐,唐代时期的煎茶法和宋朝时期的点茶法被取代。明朝提倡品味茶叶的自然本味,陈师所撰写的《茶考》一书也有记载称:“杭俗烹茶,以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

与此同时,紫砂壶也出现了。一代泡茶神器,紫砂壶与陶壶由于制作成分的不同,可以做到“暑月越宿不馊”。因为砂制壶烧造完成后,有比较高的气孔率,所以透气性很好。这样的情况也深深地影响了现在人们饮茶的习惯,一个质量过硬、手工制作的紫砂壶,仍然可以卖出不菲的价格。

清朝时期,由于国力的积贫积弱,国家陷入了低谷。而茶叶的出口也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茶馆成立,直到现在仍然在营业。

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古时的习惯与我们如今的饮茶方法大不相同,不管如何这些文化都代表了中华民族发展中的价值,现如今各种各样的茶饮也层出不穷,形式的更新也会促进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或许以后的饮茶文化仍然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仍然需要保护自己民族的特有文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假如我是孙悟空 假如我是孙悟空...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让世人沉醉其中,博大精深的《西游记》,成为了人们童年的美好伴侣。孙悟空...
我喜欢 我喜欢你1-24集免费... 我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的美,喜欢春天的花朵,喜欢春天唱歌的百灵鸟,喜欢春天的一切……我喜欢夏天,喜欢夏...
我喜欢自己的n个理由 我喜欢我... 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为什么那么亮吗?想知道为什么每朵花都能如此璀璨么?想知道我身边的人为什么那么开心吗?...
春天的图画 春天的图画一等奖 春姑娘悄悄地,悄悄地,趁你没留意,就把春天的大门打开了。春姑娘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歌曲 生命是什么?是一朵娇嫩的昙花,是一只美丽的花蝴蝶,还是一只飞翔的小鸟,一棵路边的小树。这个问题困扰了...
毕业前的烦恼 毕业的烦恼作文6... 毕业是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但毕业是人生转折的时候,所以毕业前有很多的烦恼。作业五指山别人说孩子写作业理...
田园风光 鐢板洯椋庡厜楂樻竻澹... 暑假放假,妈妈带我到了老家去体验田园风光。清晨,我推开门,一棵棵百年老树的花香扑鼻而来,小鸟唱着歌,...
生活需要自信 生活需要自信40... 天空一碧如洗。窗外,飘着朵朵白云,如一团团的丝绒,软软地粘贴在湛蓝的天幕上。教室内,争辩声不绝于耳—...
成长需要挫折 成长需要挫折 语文考试的分数揭晓了,我考了全班第四。老师微一低头,鹰眼般锐利的目光像两把利剑,刺在自鸣得意的我脸上...
真没想到 真没想到我重生了 那一年的冬天,异常的冷。西北风如刀片似的刮过这个世界,枯枝无力地吱吱作响,做着最后的挣扎。那呼呼的风...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面试 看!前方树下坐着一个少年,他正在乘凉。他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短发,青烟眉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是...
未来的汽车 未来的汽车作文 今天,我来介绍一下未来的汽车。未来的汽车,一进去,你会发里面软绵绵的像果冻一样,躺着也很舒服。开汽车...
我想设立一个节日 按自己心愿设... “叮铃铃”,捣蛋节到了,同学们拿起各自的整人工具,跑到教室外,欢庆一年一度的捣蛋节。放眼望去,教学楼...
难以忘怀的童年 难以忘怀的童年... 金色的童年是快乐的,回忆金色的童年是兴奋的。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无数...
可爱的校园 可爱的校园 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可爱的校园,我也有。我的校园里,我们可以在后花园欣赏花草树木,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
春姑娘来啦 春姑娘来了现代诗 春姑娘来啦!给大地妈妈穿上了新衣裳。微风吹来,像妈妈的手摸着我的小脸。小草从地里钻出来了,变绿了,微...
老屋 老屋歌曲 若非是这场雨,我恐怕此生都不会回来了。今天是清明节,我又一次来到了奶奶的坟前,与她诉说我的心声。下山...
一根羽毛的旅程 一根羽毛作品 一天,一只黄色的小鸟,它用力地拍打着翅膀紧跟队伍,但是因为拍得太用力,翅膀掉了一根羽毛。于是,这根羽...
雨中之情 恋雨之情 “滴——滴——”窗外传来了雨声,我往窗外望去,只见淅淅沥沥的春雨轻轻落下来。顿时,记忆的点滴又重新汇...
第一次做菜 第一次做菜的心得体... 今天早上,我让妈妈教我做一道菜,菜名叫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炒鸡蛋的材料需要一个西红柿、几个鸡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