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的典故 【溯源】《檄梁文》中记载,城门失火,人们都从池塘中取水救火,最后火被扑灭,池塘里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儿都遭了殃。 【释义】指...
垂青的典故 【溯源】《晋书·阮籍列传》中记载,阮籍对尊重喜爱之人,目光正视,眼珠在中间,为青眼;对鄙薄憎恶之人,目光向上或斜视,为白眼。后人遂以“青眼”表示对...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典故 【溯源】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意即“水流不断,抽出刀来想把流水斩断,水反而流得更急;...
初出茅庐的典故 【溯源】《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备仰慕诸葛亮大名,连番三顾茅庐才请出这位旷世奇才,诸葛亮初出茅庐即首战告捷。 【释义】原指第一次行事,后来...
出轨的典故 【溯源】唐初儒士孔颖达为《礼记·曲礼上》中“国中以策彗恤勿驱,尘不出轨”作注解时,将“轨”作车辙讲,并称车若脱离轨道便会走不平顺。 【释义】...
乘风破浪的典故 【溯源】《宋史·宗悫传》中记载,宗悫少年时即胸怀大志,叔父见他气宇轩昂,问及将来志愿,宗悫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释义】喻志向...
打草惊蛇的典故 【溯源】出自《景德传灯录·省念禅师》,其中记载:“问:‘四众围观,师说何法?’师曰:‘打草蛇惊&rsquo...
大义灭亲的典故 【溯源】《左传·隐公四年》中记载,春秋时卫国大夫石厝曾劝谏卫庄公,希望教育好庄公之子州吁。庄公死后卫桓公即位,州吁与石厝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
春兰秋菊的典故 【溯源】《楚辞·九歌·礼魂》中写道:成双成对的人儿,手持鲜花按照鼓声翩翩起舞,他们互相把最美丽的花献给心爱的对方。美丽盛装的人儿,唱着动听的歌...
刺股的典故 【溯源】《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苏秦未被秦王录用,遭到亲人冷遇,为说服六国合纵抗秦,他发愤读书,夜里困乏欲睡时,就用锥子刺扎大腿,惊醒后继续学习...
打油诗的典故 【溯源】《南部新书》中记载,唐朝有位张打油善于作诗,其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大多是用白话。《升庵外集》中也记载了他的诗作《雪》:...
以茶代酒的典故,以茶代酒的历史故事 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素有“以茶代酒”的习俗,每逢宴饮,不善饮酒或不胜酒力者,往往会端起茶,道一句“以茶代酒”,以尽礼数,既...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的典故 【溯源】原是警告修行者要警惕外界事物的诱惑,不要以为“道”可以顺利达到,“道”向上升高一点,“魔”也会跟着升高更多,所以要坚守住“道...
得意忘形的典故 【溯源】《晋书·阮籍传》中描写阮籍时写道:“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意即其人常纵酒谈玄,感时伤世,放浪不羁,且善于作诗弹琴,高...
大放厥词的典故 【溯源】唐朝着名文学家韩愈曾在《祭柳子厚文》中用“玉佩琼琚,大放厥词”来赞扬柳宗元的文采才华,意思是说文笔秀美,尽力铺陈词藻,美如晶莹净洁的玉...
当头棒喝的典故 【溯源】佛教用语,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的仪式。 【释义】现指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溯源】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意即:江边青青的...
洞房的典故 【溯源】汉时,司马相如在《长门赋》中写有“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这里的“洞房”是指幽深而又豪华的居室。北周时,庾信在《三和咏舞》中写有“...
独善其身的典故 【溯源】《孟子·尽心上》中记载,孟子曾有一段关于“修身”与“平天下”关系的论述,他说:“古之贤者得志于君国时,则使德泽加于民众,不得志时,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