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两的典故 【溯源】语出16进制的古衡器流行时期,因当时一斤有十六两,半斤即为八两。 【释义】喻彼此不相上下,多为贬义。
包藏祸心的典故 【溯源】春秋时期,楚国将军公子围与郑国大臣公子段的女儿结亲,可楚国却想借迎亲之机吞并郑国,便派公子围带领兵马驾驶战车意欲进城。郑国的子羽识破对...
不倒翁的典故 【溯源】据传,春秋时,楚国人卞和采得一块形如顽石的美玉,他两次将宝物献给楚王,楚王却当作是块石头,以欺君之罪将卞和剁去双足。楚文王继位后得知此事...
不共戴天的典故 【溯源】《礼记·曲礼上》中记载,杀父之仇是深仇大恨,因为父是子之“天”,不能和杀父之人在一个天底下并存。 【释义】形容仇恨极深。
本来面目的典故 【溯源】《坛经·行由品》中记载,六祖惠能南行时,被惠明和尚追上请教佛法。惠能说:“不思善,不思恶……阿那个明上座禅师本来面目。”惠明当下大悟。...
背黑锅的典故 【溯源】古时盗贼夜入光棍家,找不到钱财便偷去菜刀拔去铁锅,光棍猛然惊醒大喊“捉贼”,直追了出来。盗贼扔刀回砍,紧接着背起锅便仓皇逃走,光棍赶紧拣...
不可思议的典故 【溯源】出自《维摩经·不思议品》,本是指佛家修行的一种境界,即不能用心想出和用言语表达的境界,称作不可思议。 【释义】指不可想象或无法理...
不如意事常八九 【溯源】《晋书·羊祜列传》中记载,晋武帝派羊祜平定吴国皇帝孙皓,羊祜认真调研后提出南进伐吴的主张,可是朝中大臣对此议论纷纷,晋武帝也犹豫不定,...
不寒而栗的典故 【溯源】《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汉武帝时的酷吏义纵虽然照章办案,不徇私情,但也常常滥杀无辜。他任定襄太守时,曾把狱中重罪轻判的二百名犯人统统...
不识时务的典故 【溯源】《后汉书·张霸传》中记载,东汉时期会稽太守张霸,学识渊博,治理会稽三年,将一个乱世治理成一个太平盛世,在百姓心目中威望很高。他激流勇退...
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的典故 【溯源】《鹤林玉露》中记载,南宋年间,福州考生陈修作了一篇《中兴之美赋》,令高宗看得凄然泪下,得知陈修年已七十三岁尚未娶妻,高宗...
吃醋的典故 【溯源】张鷟在《朝野佥载》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欲将美女赐于宰相房玄龄为妾,但房玄龄忌惮妻子不敢接受。唐太宗便设宴摆酒,邀来其妻道:“若你执意不允,...
沧海一粟的典故 【溯源】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感叹人生“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意即如同蜉蝣之于大地,谷粟之于大海,人生竟如此短暂而微小。 【释义】...
不学无术的典故 【溯源】原句为“不学亡术”。班固在《汉书·霍光传赞》中对辅佐汉室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有一段评语,说他“不学亡术,暗于大理。”意即其人虽位高权重,...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的典故 【溯源】《檄梁文》中记载,城门失火,人们都从池塘中取水救火,最后火被扑灭,池塘里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儿都遭了殃。 【释义】指...
垂青的典故 【溯源】《晋书·阮籍列传》中记载,阮籍对尊重喜爱之人,目光正视,眼珠在中间,为青眼;对鄙薄憎恶之人,目光向上或斜视,为白眼。后人遂以“青眼”表示对...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典故 【溯源】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意即“水流不断,抽出刀来想把流水斩断,水反而流得更急;...
初出茅庐的典故 【溯源】《三国演义》中记载,刘备仰慕诸葛亮大名,连番三顾茅庐才请出这位旷世奇才,诸葛亮初出茅庐即首战告捷。 【释义】原指第一次行事,后来...
出轨的典故 【溯源】唐初儒士孔颖达为《礼记·曲礼上》中“国中以策彗恤勿驱,尘不出轨”作注解时,将“轨”作车辙讲,并称车若脱离轨道便会走不平顺。 【释义】...
乘风破浪的典故 【溯源】《宋史·宗悫传》中记载,宗悫少年时即胸怀大志,叔父见他气宇轩昂,问及将来志愿,宗悫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释义】喻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