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它告诉我们人生短暂,韶华易逝,光阴一去不复返,所以应当及早努力,免得老大无成,空余嗟叹。,“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青年时期正是人生的春天,是人生的早晨,是“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我们不能抱着“明日何其多”的苟且态度,无所事事,以至于“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可转而又想,难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就只有徒伤悲了吗?”我看未必!西晋时有个叫周处的人,年轻时不学无术,为害乡里遭人痛恨,后来,他猛然醒悟,痛改前非,官至御史中丞而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也是到壮年时方始努力苦学,终成为著名的散文家和学者,这也说明了无论什么原因浪费了青春期时光都不应该陷入无边的伤悲之中,而不能自拔,否则可真是一事无成徒有“伤悲”了。“人有坎坷,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说的多好啊!因此“老大”并不可悲,可悲的是“老大”时灰心丧气,一味感喟华年流逝,不再做任何努力,听凭自己的生命化为烟尘,古今中外“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的事例实在太多了,正如古时乐师“师旷”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行,孰与昧行乎?”老而学犹如夜行秉烛,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强吧!要知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平日弗用功,自到临期悔。 明·张岱《课儿读》典故 出处《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句格言采自古诗汉乐府《长歌行》,原诗是这样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以看得出来,最后这两句乃是全诗的结语,是诗人作诗咏叹的主旨所在。诗中借园中葵春天茂盛秋天衰败的形象,来比喻人生少壮时的美好和老大时的凄惨;以及用河水东流不返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不会为一个人而留住,都只是为了最后这两句警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翻译: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
《乐府诗集·长歌行》是民间诗歌,选自汉乐府。本诗的前六句,揭示出春荣秋枯这个自然规律,以托物起兴的方法,为过度到珍惜时光作铺垫。
揭示时光就像流水一样不会倒转,人老了就不会再年轻这一客观规律,突出人应珍惜宝贵时光这一中心意思。最后两句是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一个人要有所作为,有所发明创造,就应该从青年起努力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否则便会虚度岁月,一事无成而空自悲叹!
古代诗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格言,对于广大青少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全诗看起来平淡,都是些当时年间的口头用语,但仔细体味,就会觉得意味深长,乃是在平浅的语句中寄寓着不平凡的内容,词浅意深,淡而多味,读过之后,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