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中心思想:楚国围攻郑国,郑国求援于齐国。齐国采用了攻打楚国毗邻蔡国、并继而进军楚国的战略,使楚国被迫从郑撤兵。在南方渐盛的楚国,为了保存实力,不与当时的霸主国齐国发生武力冲突,采用了讲和的策略。虽是讲和,然楚以强大的武力为底,使者屈完不卑不亢,充分展示了楚国的尊严,并最终与各诸侯国结盟~
《齐桓公伐楚》选自《左传·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楚成王先派使者到齐军中质问齐桓公为何要侵犯楚国,随后又派屈完到齐军中进行交涉,双方先后展开了两次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最终达成妥协,订立盟约。文章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这场外交斗争的激烈场面,将齐桓公、管仲、屈完等人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
齐桓公伐楚的原因
齐桓公带兵伐楚不过是想震慑一下楚国,表面上是先攻打蔡国(蔡国在当时是出国的附属国),再攻打楚国,其实是权力地盘的摩擦。当时的情况是齐国的国力相当强盛,所以诸侯国都来依附,而唯独楚国无动于衷,齐桓公当时也稍微有些生气吧,自己这么强大,一个弱国也敢轻视我,不给我表示一下,但是也没有找到一个很合适的理由。而且当时楚国国君楚成王也是有着勃勃的野心,也希望称霸一方。
当时齐桓公有一个蔡国的姬妾称为蔡姬,当时两人正在游船,因为蔡姬非常熟悉水性,就摇晃船只,吓到齐桓公脸色苍白,惹怒了齐桓公,被送回了蔡国,但是齐桓公也没有说不再要那个姬妾了,后来那个姬妾又被蔡国送人了,一怒之下,齐桓公就召集诸侯国去攻打蔡国,蔡国大败又去攻打楚国。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为了一个姬妾实在是太兴师动众了,所以一定还有别的目的,那就是敲山震虎,警告楚国。
齐楚两国的情况
再来说一下当时的齐楚两国的情况,齐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说他称霸了中原,而在他称霸中原的过程中,楚国也在逐渐强大起来,楚国大举侵犯汉水流域的小国,而最终楚国的实力扩展到了河南南部一带,这样就不免侵犯到了齐国的利益,所以两国就产生了摩擦。
其实这次战争矛头看似指向蔡国,其实是指向的是楚国,表面上是攻打楚国的附属国蔡国,其实上是想震慑一下楚国,让他不要太嚣张,当时的楚国也不算很强大,但是双方也都很顾忌双方的实力,看似楚国弱,实际上也不会很弱,如齐楚两国交战无非是两败俱伤,楚国受到的伤害大一些罢了,而且谋士在这件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最终没攻打成楚国,但是这场战争精彩在辩驳之术上,楚国的屈完在这次外交上也真真正正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