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战争题材是国产片的“软肋”,最近十多年里,只有《集结号》、《八佰》等寥寥几部能获得市场和口碑的认可。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提倡和大力支持下,许多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相继问世,像《南征北战》、《红日》、《上甘岭》等,早已成为流传至今
在很多人眼里,战争题材是国产片的“软肋”,最近十多年里,只有《集结号》、《八佰》等寥寥几部能获得市场和口碑的认可。
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提倡和大力支持下,许多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相继问世,像《南征北战》、《红日》、《上甘岭》等,早已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
1962年,由林农导演的《甲午风云》首次将甲午战争搬上大银幕,片中宏大的海战场面以及演员的表演,至今回顾仍让人觉得震撼。
01、60年代的“古装大片”
21世纪初,古装题材成为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首选,从张艺谋的《英雄》,到吴宇森《赤壁》,新世纪的最初十年刮起一股“古装大片”的热潮。
以这个标准看,《甲午风云》算得上是那个年代的“古装大片”,尤其是气势恢宏的海战场面,对于当时的电影观众来说绝对是一场“视听盛宴”。
1959年,上海电影厂制作的《林则徐》上映,长春电影厂紧随其后,准备将编剧叶楠的《甲午风云》搬上银幕,意图打造一部不次于《林则徐》的历史题材经典。
为了真实还原海战的场景,摄制组不惜成本,向解放军东海舰队借来军舰进行拍摄,片中军舰上的镜头基本都是实拍完成,确保了战争场面在视觉上更有冲击力,更加震撼。
硝烟弥漫,炮声隆隆,昔日平静的海面上演着一次次生与死的较量,当致远号拼尽全力要撞沉日本的吉野号,最后被日军的鱼雷击毁的那一刻,观众的内心也受到极其强烈的撞击。
通过对各色人物的刻画,晚清内外交困的局面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为影片赋予了一层悲剧气质的”史诗感“。
它让我们看到,即便有邓世昌这样忠贞为国的大将,也难以挽救这个内里早已腐朽不堪的帝国,这场战争的失败其实早已注定。
02、获得百花奖却被撤销
60年代初,历史题材的电影创作一直步履艰难,《甲午风云》也不例外,在拍摄过程中同样遭遇了诸多“波折”。
比如片中有一场慈禧太后上朝的戏,原本上面提出影片中不要有慈禧太后出场,但林农导演力排众议,仍拍下这场戏并保存在片中,使得影片在历史表达上更为完整,据说这也是慈禧太后的形象第一次在影视作品中出现。
此外,还有人提出将邓世昌塑造成“资产阶级革命家”,并未脱离封建阶级的控制,但也遭到林农的反对,经过多次申辩后才得以保留自己的创作理念。
诸如此类的风波,无疑为影片的正常拍摄带来不小的阻碍;同时艰苦的拍摄环境也让摄制组苦不堪言。
在军舰上拍戏的时候,很多人不适应海上颠簸的环境,头晕呕吐都是家常便饭,有时候演员化妆,都得躺在甲板上完成。
让人遗憾的是,影片原本在第三届百花奖上获得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多个大奖,但因为各种原因,这一届百花奖在颁奖前夕临时撤销,到手的大奖就这么打了水漂。
03、邓世昌弹《十面埋伏》成为经典一幕
50年代末,中国电影向外学习的道路基本阻断,于是开始了具有民族化风格的探索和尝试。
比如在电影《林则徐》中,林则徐送别友人的场景,影片以景寄情,传达出“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的诗情画意。
《甲午风云》同样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灵感,最经典的莫过“将士们院中听曲”的那场戏,导演借助中国传统音乐,微妙传达出无法用台词表明的复杂情感。
屋外将士们侧耳倾听,屋内邓世昌弹奏着《十面埋伏》,激昂急促的琵琶弦音里,分明是邓世昌无法向外人说的愤懑与痛苦。
04、实力派演员全员飙戏
演员的选择,也是影片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影片聚集了众多实力派演员,比如一贯以反派形象出现的王秋颖,因为《古刹钟声》成名的庞学勤饰演爱国水兵王国成,即便是只有一场戏份的慈禧太后,也找来老戏骨白玫饰演。
片中最耐人寻味的角色,是浦克饰演的丁汝昌,影片没有进行非黑即白的描写,而是难得的保留了这一角色的复杂和无奈。
一方面,他对国家忠心耿耿,十分爱惜人才,甚至愿意为了保住邓世昌,以头上的乌纱帽做担保。
另一方面,身处漩涡中心的他也受到多方势力的牵制,很多事情他有意去做,但迫于压力不得不委曲求全,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整部电影的”灵魂“角色,无疑是李默然饰演的邓世昌,至几乎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觉得,李默然演活了邓世昌。
其实导演最早为李默然安排的角色是李鸿章,但在听完李默然朗诵的《满江红》后,立马拍板定下他出演邓世昌。
事实证明导演的选择是正确的,李默然身上大义凛然的正气和角色一脉相承,有着多年表演经验的他,花费大量时间揣摩这个角色,并通过一些眼神和动作来精准传达角色的情绪。
尤其是结尾,邓世昌牺牲前,双眼怒视前方,毫无惧意,那句气势十足的“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至今仍在观众心中回荡。
05、史诗之作的遗憾
《甲午风云》为人们在大银幕上留下了不朽的时代记忆,但如今再看这部作品,我们也会发现影片其实存在着诸多遗憾。
碍于制作水准的落后,以及对史实考据不足,影片在某些细节处存在疏漏;此外,为了传达符合时代精神的主题,影片不得不作出改动,因此与史实有一定出入。
比如刘步蟾,片中将其塑造成一个贪生怕死的小人,对邓世昌暗中诋毁处处作对,心中只考虑自己的官位前途,遇到敌人就抱头鼠窜。
但历史上的刘步蟾却是一个十足的英雄,在黄海海战中他指挥定远号和日本舰队进行了英勇抵抗,多次打退敌人进攻,最终在威海卫战役中自杀殉国。
在时代的种种桎梏下,耗时两年完成的《甲午风云》以史诗般的气魄得到一代代观众认可,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激情和抗争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撰文:皮皮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