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创办以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共寻“美美与共”之路
本报记者 李 波 肖家鑫
仲夏七月,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济宁曲阜举行。本届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下设“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等6个分议题,来自70多个国家的560余名嘉宾齐聚尼山脚下,开展文明交流和对话,共同探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式现场。本文图片来源:济宁市委宣传部
自2010年创办以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在全球格局深刻演变的当下,文明之间该如何相处?如何用古老智慧照鉴时代前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论坛上,中外嘉宾学者携手应答。
与会学者们听学术报告。
用对话交流消除误解
“当今世界动荡不安、武装冲突再起,在此背景下,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搭建了深度交流对话平台,推动多样文化和文明和谐共生、共同繁荣,极具现实意义。”本届论坛开幕式上,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让·路易·罗班松的致辞道出了不少与会嘉宾学者的心声。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经举办了11届,以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命名,首届论坛在山东济宁泗水圣源书院举办。自此,尝试用对话消除不同文明之间的偏见与误解,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成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坚持的价值理念。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也发展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让与会者心生共鸣。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表示,这一主题源自社会学家费孝通总结的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箴言,如今成为全球文明倡议的重要表达,它体现了倡导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态度,为动荡中的世界贡献东方智慧。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认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儒家思想在现代语境下的具象化表达,彰显了中华文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共生智慧,也体现了我们处理国际关系、文明关系的价值遵循。“唯有尊重文明多样性,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生秩序,才能超越狭隘的零和博弈思维,以相互成就的胸怀构建起共商共建共享的互助伦理,实现全球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世界文化遗产论坛、水文化论坛、中医药文化论坛……“议题设置不断拓展,构建了更多元的交流场域。”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学典说,论坛正不断打破学科的边界,推动对话范围从学界走向社会各界,增进世界对中华文明及各民族文明的理解互信,为文化创新注入澎湃活力。
用古老智慧照鉴前路
“论坛主题启示我们:现代化绝非忘记历史,恰恰相反,能否负责任地实现现代化,有赖于我们能否铭记本源——明辨自身是谁、从何而来、以何种价值走向未来。”柬埔寨王国国务大臣陈乐提在本届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说。
如何用古老智慧照鉴时代前路,是历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讨论的焦点话题。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和社交领域快速发展,其对人类身份认知、文化传承及伦理体系的影响引来热烈的讨论和争议。本届论坛特设“人工智能(AI)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分组对话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温海明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要“以人为本”,要为人工智能设置“伦理围栏”,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的提升。
在韩国釜山大学占毕斋研究所研究员许喆看来,“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需思考如何用技术创造价值、丰盈生活。孔子倡导的‘仁’‘礼’‘义’等观念,将成为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指南针’,为我们在技术洪流中明辨方向、涵养能力提供指引”。
俄罗斯籍专家、“齐鲁访学驻研计划”项目访问学者汉伊理认为,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迭代的同时,我们应该通过制度设计与技术架构双重路径,将本民族文化特色与价值观嵌入人工智能发展体系,使技术真正成为服务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建设性力量。
从首届聚焦“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到第三届论道“不同信仰下的人类共同伦理”,从第五届在“同命同运,相融相通:文明的相融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探讨责任与担当,到去年共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始终关注如何用古老智慧照亮人类未来的路。多元文明在尼山交汇,凝聚互学互鉴的共识,启迪行稳致远的哲思。
用传统文化滋润人心
会场外的尼山同样引人驻足。
立体书、冰箱贴、小文具……文创展上,一件件外观精美、内涵丰富的文创产品集体亮相,用当代人喜爱的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乌梅生津饮、降脂茶、利咽茶……会场外提供的中药代茶饮吸引众多与会者排队品尝。独特的口味和其中蕴含的中医药养生理念,让海外嘉宾学者们连连点赞。
外国友人在尼山鲁源村“鸣和鸾”互动装置体验传统驾车技艺及礼仪。
夜幕降临,鲁源村的文化体验交流活动,为大家开启了一场穿越2500年的“儒学探源”之旅。亭廊轩榭,楼阁拱桥,让人仿佛置身于流光溢彩的梦境。漫步其间,时光似乎放慢了脚步。嘉宾们沉醉于典雅温厚的东方美学里,流连忘返。
与会嘉宾在尼山鲁源村参与“流云梳”汉服体验活动。
用鲜活的传统文化滋润人心,是论坛自创立以来的初衷。本届论坛精心策划多个人文体验环节,让与会者全方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活力。“寻梦鲁源”夜游活动,巧妙融合文化与科技,通过光影水秀、民俗表演、山东手造、特色美食等形式,充分展现中华文化活态传承之美。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集现场展示、互动体验于一体,把非遗技艺融入把脉诊疗、养生保健,让现场嘉宾沉浸式体验中医文化。联合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以丰富的考古实证、典籍存续、文物展示,深入阐释儒家文化的千年智慧。
孔子故里曲阜,这座被儒家文化浸润的小城,在保护好“老三孔”的基础上,打造了文化地标“新三孔”,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感受国潮儒韵。近年来,山东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打造“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举办“黄河大集”“四季村晚”、乡村文化旅游节、“群众演 群众看”小戏小剧创作演出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尼山讲堂外景。
历经十余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早已超越了思想盛宴的范畴,成为古老东方智慧在全球化时代的热切回响与坚定实践。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7月22日 7版)